2016-09-09
收藏
《加减混合》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共安排了2道例题,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运算,教材先用图表明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的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例二是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也是通过天鹅只数的变化过来来引出算式,与例1所不同的是例2第一步第二步的计算结果要求学生来填,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计算算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呈现天鹅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算式。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引出算式之后,我让学生算出得数并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用彩笔先拿几只再拿几只最后拿走几只来算的,有用手指头来算的,也有学生是通过做2步计算得出的。。。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我都给予的肯定,并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分2步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方法。我是这么考虑的,用彩笔或者手指头的方法计算现在10以内的计算可行性非常的高,但是当以后学习深入,数字变大,这两种方法势必不能采用,所以我想将这种分2步计算的方法重点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加减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刚开始我忽略了这条规则):就是知道加号在前先做加法,减号在前先做减法。只要了解了这条规则,就和前面的连加、连减的知识区分开了,然后就是看清楚算式里面的加减符号。计算方法呢,还是和前面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先在前面的两个数下面划上横线,把算式写下来进行计算,再用得数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通过几天的训练,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方面掌握得还算可以,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点差,还会出现好多错误,在个别辅导课上还要对这几个人进行强化训练。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巴南区石龙初级中学七年级下《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件
10.2直方图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9.3.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件ppt七年级下
10.2直方图(第2课时)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7.2.1三角形的内角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9.1.2不等式的性质(2)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平行线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三角形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ppt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2课时)课件ppt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大庙中心学校七年级下《课题学习镶嵌》课件ppt
《平移》第二课时课件和说课稿(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吉林省磐石市松山中七年级下5.2.2平行线的判定课件2
5.4平移课件ppt(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巴南区石龙初级中学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课件
巴南区石龙初级中学2012年七年级下《统计调查》课件ppt
7.3.2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10.1统计调查(3)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9.1.2不等式的性质(1)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巴南区石龙初级中学2012年七年级下《有序数对》课件ppt
吉林省磐石市松山中七年级下5.2.1平行线课件ppt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课件ppt七年级下
巴南区石龙初级中学七年级下《三角形的内角》课件ppt
10.1统计调查(2)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7.4课题学习:镶嵌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2.2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课件ppt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ppt
9.3.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ppt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