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7
收藏
在《小明的一天》这一课中,我就发现学生在几时、几时半的练习中用7:00、7:30来表示钟表上的时间,我试着让个别学生看快几时、几时刚过的钟面,他们都用诸如9:55、3:05等形式来表示。确实,快几时、几时刚过这类时间我们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很准确的表示,很少用快10时、3时刚过来表示。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在《小芳的上午》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几时和几时半来学习本节课内容。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区分几时和几时刚过、快几时,从而掌握本节课重点:
(1)评一评:学生说几时、几时半,教师在钟面模型上拨出相应的时间,请学生当裁判说说老师拨的对不对。(2)议一议:当学生说出一个几时时,教师故意将它拨成快几时,请学生判断老师拨的对不对,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展开了议论,在交流、讨论中初步知道几时和快几时的区别。(3)辨一辨:教师拨出一些几时和快几时的时间,请学生进行辨认。学生在多次辨别中,能明确区分几时和快几时。(4)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同学在钟面上拨出时间,然后请同桌之间互相指正。
实践证明,这种设计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时吸收新知,本堂课的不足在于:(1)将重点放在钟面的认识上,而忽视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的知识讲解上;(2)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在拨一拨的环节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及时纠正错误。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运用公式法》(第一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黄金分割》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ppt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提公因式法》(第1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收集》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回顾与思考》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收集》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测量旗杆的高度》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提公因式法》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提公因式法》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波动》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测量旗杆的高度》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提公因式法》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运用公式法》(第二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二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