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并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给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猜想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方式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第三个层次: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四个层次:做练习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判断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有以下感触。
1、教师的语言引导很重要,语言的精确性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教师如果不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很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我开始讲课时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思考一下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我是这么抛出的问题,你看一下这个双喜字的两个喜字,蝴蝶的两个翅膀,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他们就容易答到点上,从而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要到位,应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不需要教师精讲的,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只要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帮助学生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
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教师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效果没能真正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遗憾: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时间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是个引导者而成了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以后我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四单元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认识练习题精选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步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分拆方法
二年级数学四单元知识点表内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年月日知识点
二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单元解正比例反比例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几分之几课后测试题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016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同步检测题
2016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容积同步检测题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尝试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课后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角的分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课后训练题
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个性化初探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2016)
2016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同步检测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退位减法同步练习题浙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的课后笔记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几分之一同步检测题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乘减课后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测试卷(北师大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