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收藏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应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数学课的设计我力争努力体现新课改精神,力求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角色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在自己的身上找朋友;听口令做动作等。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与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不只是使学生学到现成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学习更加丰富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而,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
左右概念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亲自实践。充分体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从猜谜后的找一找做一做到摆一摆、转一转、走一走等,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主参与,充分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左右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培养了学生的方位感与空间观念,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我抓住做律动是伸右手的方向不同,巧妙的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再让学生明白了面对面的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再在教室中充分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很好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我所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年仅
6、7岁可爱的小朋友们,孩子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较短,因此我设了小兔子多比与我们一同上课的情景,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后面的去多比家做客解决大客车问题和猜多比家住几号楼,几号房间,并融游戏、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于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通过自主尝试,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积极的态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增强信心 培养兴趣
五年级数学优秀评课案例《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数学吧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人教版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人教版听课反思评课稿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五年级下册单元
周老师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材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高职数学文化及数学教育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心得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资料
2015春学期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科组工作计划
生活化数学教育实践
小学数学秋季开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优秀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异分母加减法》第10册评课稿
四上数学优质课《找规律》听课评议发言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田忌赛马—对策问题》优秀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人教版经典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听课感想体会评课
《通分》听课有感心得评课稿五年级下册资料
名师指导:2016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的五大忌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课有感心得体会评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评课稿文稿
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一节我的评课感受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推荐多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学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精彩评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