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授算理知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是导入较为恰当,通过学生喜爱的《西游记》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是设计思路较清晰。三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一是对教材的重难点讲解的不够细致,红点问题没有突出,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
二是教学环节衔接不当,连带性较差;
三是学生课堂参与较少,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讲的太多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发挥,对学生的心理动向把握不准;
四是语言组织不够恰当,较为繁琐,没有做到干脆利索,相关的数学用语较为匮乏。
五是课堂中不必要的问题太多,太繁琐,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是游戏环节不够成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摆小棒的过程太过于程序化,学生兴趣不高,没有深化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七是教学中对学生表扬、鼓励的较少,该表扬的时候没有表扬,该抓典型的时候没有抓典型,比如在课堂中学生能从身边提出非常棒的数学问题,这时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和表扬,给别的同学树立榜样,但是错过了机会,没有给予相应的表扬;
八是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休息的时间,学生在后半节课表现较为沉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对数学教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把握不准,整堂课不足之处较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主动权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中,怕课堂乱,怕学生提出不好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觉得应多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中,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事例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将他们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让他们加深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我想会为今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这节课对我的感触非常深,以后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小张,加油吧!我对自己说。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一二单元2014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重点《简单的统计》
三单元2014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册:圆的周长
小学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负数》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追及问题》
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简单的统计》
2016年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应用题》同步练习题
1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列同步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二周周末作业题
2016年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同步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圆》选择题
2014六年级数学期末同步练习
小学2014年数学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重点《简单的统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立体图形的认识、表面积、体积
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排列组合》
小学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14
2014年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第六单元
2014八单元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
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生2016年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大全
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数与代数》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同步练习大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量的计量》同步练习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