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下《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说课稿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沪教版:一下《两位数加...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沪教版:一...

沪教版:一下《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说课稿

2016-08-30 收藏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呈现小朋友在大海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展开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探究。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学具,通过直观感知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为形成技能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理解计算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二、说教法学法

以直观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探究、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以老师引导为辅,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算理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1.第一个层次: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和学习的动力。上课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兴趣的海边赶海情境,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分类搜集信息,然后根据相关联的信息提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这样设计直奔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定向质疑的思维能力,梳理基本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2.第二个层次:理解意义,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一共捉了多少只蟹?选择需要的信息,独立列式,通过不同列式的交流,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与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进行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

3.第三个层次: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操作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算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

因此,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自主探究算法。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交流算法,提升优化

计算的目标不仅是基本的计算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体会计算学习的深刻性和思考的价值,展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按照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分三个层次展示交流摆小棒(口算)、拨计数器(口算)和竖式计算三种计算方法。

1.第一个层次:交流摆小棒,初步理解算理

首先让学生借助实物展台边摆边讲展示26+12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重点观察12根小棒的摆放位置,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然后借助电脑动态演示摆小棒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的过程再次质疑:为什么要把一捆放在两捆的下面,两根放在六根的下面?

最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摆小棒的操作过程,梳理口算方法。

师随机板书: 20+10=30 6+2=8 30+8=38

交流时从摆小棒切入,开启笔算算理直观化教学的开始。交流时紧扣整捆对齐整捆,合在一起;单根对齐单根,合在一起这一重点进行质疑思考,同时借助电脑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口算过程,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2.第二个层次:交流拨计数器,进一步抽象算法

先让学生展示拨计数器的过程。引导质疑:为什么要这样拨珠?

再让学生不看计数器想象拨珠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拨珠过程,梳理口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6+10=36 36+2=38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口算方法比较相同之处,渗透转化思想。

这一交流过程让学生经历拨计数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数位表象进一步清晰。学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构竖式算理的模型,实现了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为抽象竖式搭建了良好的桥梁。

3.第三个层次:交流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深入理解算理

首先展示生成的竖式个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拔计数器的过程全班尝试写竖式。

然后展示交流竖式写法。我将随机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思考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最后交流竖式算法。从个位算起或从十位算起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和(38)在竖式中的书写位置及原因。

本环节的设计让全体学生根据计数器拨珠的过程尝试写竖式,由理入法,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竖式的展示与交流中,重点放在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理解上,较好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实现理和法的有效融合。对于如何计算,在本节课中暂不强调从个位加起,给学生留出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思考空间。

(三)应用算法,解决问题体

本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订正时选择口算、竖式不同的算法进行交流。

把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作为仿例练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的灵活性,体会算法多样化,及时巩固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课我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由数学到生活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一是根据小棒图写算式,根据计数器写竖式,进一步打通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写竖式的关系,深化对相同数位对齐的理解。

二是竖式辨析纠错,再计算。重点巩固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三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我将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谈收获,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提升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