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我缺乏层次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成功之处:
课堂顺畅,言语通顺。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布白艺术”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认识与实践
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
数学课上,你让学生记听课笔记吗
对“浅表化”教学倾向的反思
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注发展需求,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情境有效性摭谈
“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启学生的“四力”
对话:让师生智慧共同成长
数学课堂生成的再思考
对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有效之道的探索
以学生发展为本 重良好习惯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点滴谈
“多样化”与“最优化”,孰轻孰重
不要虚假交往
建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一项连续性的探究作业——“圆的面积”教学铺垫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析课堂提问现象中的以人为本教育
复习≠重复学习
警惕课堂练习中的“四化”
从生活语言走向数学语言
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例谈探索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
走出探究教学的误区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