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成功之处:
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
不足之处:
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形成性评价试卷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三上第三单元《测量一》word单元测试
201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试题
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测试卷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201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1
三年级数学分析性测试题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第五单元《周长》word测试题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上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word测试卷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乘法》word单元测试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测试题(一)
人教课标小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6单元检测试卷
201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青岛市南区2015-2016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二单元试卷1
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时、分、秒》word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试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9单元测试卷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测试题(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测试卷
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练习题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