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一...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2016-08-24 收藏

根据学校数学组的安排,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本堂课我创设了一个小熊妞妞开超市的情境,并用得智慧奖章的方式,鼓励学生快速算出几道巩固练习题。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2、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

导课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了六道10以内的口算题,然后又安排了两道有联系的文字题3加2等于几?再加1呢?和8减2等于几?再减1呢?学生分步列式后,提问:谁能把这两道算式合成一道算式?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会的学生说出答案,引起不会的学生思考,从而产生想学的渴望,真正达到我要学。

3、动态感知,表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运西瓜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摘完西瓜后运走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4、体现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

不足之处:

1、在读图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摘西瓜、运西瓜的过程用语言表述不是很科学规范。以后课堂上我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篇3、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导入时,学生口算几道10以内的连加连减题,彭泳涛口算10-8-2,他说等于0,因为8和2组成10,10-10就是0,在教学例2时李嘉杰是先算出一共运走了几个西瓜,再将总数减去运走的,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没有好好抓住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3、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导入时,学生口算几道10以内的连加连减题,彭泳涛口算10-8-2,他说等于0,因为8和2组成10,10-10就是0,在教学例2时李嘉杰是先算出一共运走了几个西瓜,再将总数减去运走的,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没有好好抓住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学。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