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数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数上《认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一...

西师大版一年数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

2016-08-24 收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几点随想:

一、布构动境,分解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黄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10 个一是1个十, 老师先通过红花榜数得到的红花数,当学到小美得到10朵红花时,摆不下怎么办,引出10朵小红花换成1朵大红花,又通过古人计数的情境故事渗透10个小石子换一个大石子来计数。这些都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对于新授10个一是1个十,老师没有直接进行新授,而是先让学生数有多少根小棒,又提出怎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来,出示1捆与2根小棒,这个环节既与红花榜、数石子紧密相连,又为下面新授 10个一是1个十作铺垫,也为后面摆数铺下伏笔。对于10个一是1个十,老师更是没有采取满堂灌,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10个一是1个十。老师先通过数10根小棒,然后通过问答让学生理解10根小棒是10个一,后又让学生动手将10根小棒捆成1捆,引出1个十,对于10个一与1 个十之间的关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它们直接有什么关系,因为老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很容易就得到了10个一是1个十。 这样的设计,老师分解了教学的难点, 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老师都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 如:在巩固练习部分,出示的数草莓、雨伞的图,又如在寻找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中,出示大米、汽车、红绿灯上的数,尺上的数等等。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等待解决,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乐学、爱学,才能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老师还设计了考眼力、猜一猜男女生比赛数数 数红绿灯上的数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1、 加强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数感。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对数的认识即是如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现实情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数的生成过程,从而认识数,了解数。例如在教学20的认识时,黄老师既请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 19,又用电脑演示,然后用稍稍缓慢的动作清楚地演示出19[ ]根小棒添上1根是1捆加10个1根,再将10个1根捆成1捆,这样就是2捆,即2个10 根,也就是20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20是在19的基础上添上1生成的,既对后面30、40、50等整十数的认识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2、鼓励猜想,促进学生数感不断内化。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思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猜想能使学生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数感。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注意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一想、估一估、猜一猜。如黄老师在本节课中,让学估一估雨伞有多少把,猜猜盒子里有多少块糖,老师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评价是多了还是少了等等,以上这些猜想练习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数感的内化。

一些思考:

1 、教者的语言应更加准确、更加规范。

如:在读完10个一是1个十后,教者问反过来怎么说? ,这个问题就不很规范,以至于学生回答不出你想要的答案。是否可以教者先带着学生读一下,1个十是10个一。又如:在直尺部分,教者问2个2个地读,5个5个地读,如果说成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是不是更规范一些?

2、教者应多注重学生的反馈。

在每个练习之后,适时进行反馈总结。

3、是否应该加入一个写数环节?

本课的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写数,可整个教学流程好像没有这一环节。

如:教者让学生摆11根小棒、13根小棒时,如教者将这些数写在黑板上,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我们刚才摆了哪些数,可能会更好一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