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稿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认...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一...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认识11~20各数》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2016-08-24 收藏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余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所以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 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羊羊运动会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运动员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来又要求学生数一数、捆一捆,联系直观,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然后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并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让学生自己数数,呈现12的计数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余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课堂上,小朋友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通过比较知道怎样摆可以看得很清楚,并由此明白12的组成是1个十和2个一。这里,学生可以体会到这样摆的特点和好处,就感受了12的意义。这里,老师只是提出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完成12根小棒的数数和看得很清楚的摆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三、让学生通过数数、观察,进一步形成数的组成表象,并能抽象表达

在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和数出12根小棒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和初步了解12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教学再分两个层次安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表象,加深对十几和二十是多少的具体意义认识。第一层次是其他十几的数,第二层次是20。老师先摆出14,让学生数一数,通过观察和数,知道1个十添4个一就是14,进一步体验这个数的组成。接着让学生摆15,19等,进一步加深对十几组成的认识。学生经过多次数和摆,可以发现有1个十是十几的相同点,几个1是不同点,概括地感受和领悟1个十和几个1就是十几。在认识20时,让学生在十九后面添上1,又满1个十再捆成1捆,直观显示2个十是20,可以使学生认识20的组成和实际意义。这样经历由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可以理解每个数对应的具体意义。其中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活动,其实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明确11~20的顺序,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

课上,余老师在学生摆各个数的过程中,黑板上出示的数特意没有按顺序摆,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余老师让小朋友思考如何给这些数进行排队,小朋友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了11~20各数的正确的顺序。接着又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读这些数,使得数的顺序变得更加清晰。

在练习环节,余老师让学生先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再通过画圈数物体个数,可以进一步建构十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强化数的组成的表象。类似这样的活动,无一不对数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除了以上特点之外,余老师对课堂常规的训练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很佩服余老师的课堂纪律和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的培养,真的非常好,小孩子自律性很强,基本没有学生讲废话,也没有学生破坏课堂纪律。

作为一个新老师,以后要多听师父余老师的课,多从余老师的课上学习一些教学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