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收藏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 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 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西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西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东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方程与不等式
2007年秋季北京一零一中学期中考试
平谷区2012初三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京东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宣武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数学答案
北京西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数学答案
06年北理工附中初三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
2009年海淀区初三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数学试卷
西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2006年北京二中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06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07~08学年北师大附中七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06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信息类问题
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数学试卷答案
06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答案
北京东城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宣武区07-08初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2009年海淀区初三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07~08学年北师大附中七年级数学期末答案
2014中考数学名师教学笔记:函数及其图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