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收藏
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积累,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了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第一章 证明(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由∠1=∠2,BC=DC,AC=EC,得△ABC≌△EDC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4 B、10 C、4或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EA⊥AB,BC⊥AB,EA=AB=2BC,D为AB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2)DE⊥AC;(3)∠CAB=30°;(4)∠EAF=∠ADE。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1),(3) B、(2),(3) C、(3),(4) D、(1),(2),(4)
5、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6、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是( )
7、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
A、4cm B、6cm C、8 cm D、10cm
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9、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
A、BB′⊥AC B、BC=B′C C、∠ACB=∠ACB′ D、∠ABC=∠AB′C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
A、40° B、45° C、50° D、6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 度.
12、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须补充一个条件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13、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则∠C= °.
14、在△ABC中,AB=5cm,BC=6cm,BC边上的中线AD=4cm,则∠ADC的度数是 度.
15、如图,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共75分,其中16、17题每题6分;18、19题每题7分;20、21题每题8分;22题10分,23题11分,24题12分)
16、已知:如图,∠A=∠D=90°,AC=BD.
求证:OB=OC
17、已知:如图,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
18、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 AD∥BC,AB=CD,点E为梯形外一点,且AE=DE.求证:BE=CE.
19、已知D是Rt△ABC斜边AC的中点,DE⊥AC交BC于E,且∠EAB∶∠BAC=2∶5,求∠ACB的度数.
20、已知:如图,AB=AC,CE⊥AB于E,BD⊥AC于D,求证:BD=CE.
21、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 CE = CD.求证:BD = DE.
22、(10分)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AE=CD,连结AD、BE交于点P,作BQ⊥AD,垂足为Q.求证:BP=2PQ.
23、(11分)阅读下题及其证明
过程: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根据;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24、(12分)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与F点。
(1)求证:AN=BM;(2)求证: △CEF为等边三角形;(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上文推荐的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大家仔细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5、4、3、2加几》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小图书馆》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面积和周长对比》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2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的减法》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大小》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8、7加几和十几减8、7》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
小学数学教案: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数(一)》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和是6、7的加法》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课外拓展课
小学数学教案: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案范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