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成,创造课堂精彩——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评选观摩会听课有感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关注学生生成,创造课堂...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关注学生生...

关注学生生成,创造课堂精彩——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评选观摩会听课有感

2016-08-12 收藏

“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评选观摩会”中我聆听了来自19个地市的19节现场课。观摩以后受益匪浅,收获颇多,19位做课老师各显神通,把自己最精彩的课堂展示给我们,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本领。19节课听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不同课堂不同老师对于学生生成方面的处理。

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痒”般的想象中自由飞扬。

在《两位数加减法练习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设计了拔萝卜的游戏练习,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白兔,一部分是小灰兔,萝卜上的算式结果大于50的给小白兔,小于50的给小灰兔。在出示第4个算式24+2 时问到:“这个萝卜谁要啊?”学生1回答:“当方框里填……”还没有等学生打断,老师立刻打断:“我问的是给谁?”于是这个学生坐下了。学生2回答:“给我们”。师:“凭什么给你们呢?”生说:“当方框里填上0-5就给我们。”……

在这组师生对话中,我感到在第一个学生回答的时候老师有点急于打断学生,只是可能学生的回答与预设的不一样,他无法接下来的提问,但是我们静下心来想想,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和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应该是相同的意思,只是提前将情况分析了出来,老师应该让学生把话说完,根据学生的生成给予第一个学生正面的评价,说明他思考的比较全面,明白我们做题要先进行分析。这样反而反应出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生成。而不是认为学生没有按我们预设的走,就有点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感觉。

但是在《可能性》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让我觉得由于学生的生成老师及时抓住,引导学生对话,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为下一环节的仿写句子做好铺垫。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在摸球游戏中,已经肯定一种结果时有一个孩子举手,老师叫起来时学生却还是说出了错误的结果,一般老师在公开课时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有点紧张慌乱,不知所措,可能就是告诉他正确的结果是什么。而本节课的授课老师却灵活机智的抓住了这个孩子的生成,问:“其他孩子有没有想和他对话,争辩的吗?”就这样好多孩子举手想说,碰触了思维的火花,成为精彩的一幕。

当然在这些课中还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然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即使在课前准备再充分,也会遇到一些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和老师先前想的完全一样,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发现并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的处理,增加体验性更好地促进知识的生成。只有把这些意外事件当做宝贵的教学资源,并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成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会使课堂充满真实和活力。

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够在备课时预设的。那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中预设意外突发的问题,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发挥。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教室首先不能紧张害怕,不能设法的防止问题的出现,而要积极灵活地去控制,期待精彩的生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