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收藏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2012沪科版八上13.2《一次函数》word学案
2014秋沪科版数学八上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word学案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学案2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4.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word导学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2《一次函数》word学案1
2012沪科版八上12.1《平面上点的坐标》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word教案
2014秋沪科版数学八上12.4《综合与实践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word学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word导学案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学案3
2012沪科版八上15.1《全等三角形》word学案
2012沪科版八上15.1《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word导学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6.4《角的平分线》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word教案
2012沪科版八上16.3《等腰三角形》word学案1
2014秋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第15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及答案(沪科版)
2014秋沪科版数学八上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word学案2
沪科版数学八上13.2《一次函数》word教案
沪科版数学八上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word导学案
2012沪科版八上第13章《一次函数》word复习学案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2
2012沪科版八上16.4《角的平分线》word教案
2015秋沪科版数学九上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