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编者按】查字典数学网英语四六级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学奥数知识点:归一问题解题关键 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 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 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例1.张叔叔劳动 3天,得工资20 元。照这样计算,他劳动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得工资多少元?
我们在解答这道题时,如果和解答前面两道例题一样,先求出一个单位的数量,也就是先求出 张叔叔平均每天得工资多少,就要计算203,203等于多少呢?
我们目前还无法算出它的结果。那么,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呢?我们换一个角度去 思考:因为30天是3天的303=10倍,所以,张叔叔30天的工资就应该是他3天工资(20元)的10倍,就是2010=200(元)。
列综合算式 解答:20(303)=2010=200(元)答:可得工资200元。
例的解法是归一问题的另一种解法,与前一种解法比较,只不过是在计算中改变 了运算顺序,就是把20330改变成20(303),计算结果不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1)》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1)》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方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1)》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 练习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3)》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数学教育生活化探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四》数学教案
活动小结 精彩数学节 快乐学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1)》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方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