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我首先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二、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在练习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手测量并计算圆柱体实物表面积的题目,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我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2、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
3、部分学生对生活问题中的圆柱表面积(不是三个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浙教版七下第六章同步测试-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第七章 可能性自测题
张家港市2012-2013年七年级下期期末调研数学
浙教版七下第七章同步测试-分式
初一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试卷
初中数学8.1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
初中数学7.2 可能性
七年级数学试题(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七年级数学试题(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初中数学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自测题
云南大姚一中2012年初一数学下月考试题
浙教版七下第五章同步测试-整式的乘除
初中数学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自测题
初中数学-应用题2试题
初中数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吉林市2012—2013学年期末教学质量测评七年级数学
初一数学上学期期终专项训练(三)
黄冈中学2012年初一下月考数学试题
初中数学7.1一定摸到红球吗?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A卷
浙教版七下第一章同步测试-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黄冈2012年初中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中数学6.5统计图的选择
初一数学上学期期终专项训练(二)
初中数学统计图选择单元测试
初一数学第一学期几何训练题(二)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试题期中测试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同步测试-事件的可能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