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我首先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二、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在练习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手测量并计算圆柱体实物表面积的题目,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我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2、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
3、部分学生对生活问题中的圆柱表面积(不是三个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测试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分类专题
2016小升初数学计算类型试题精选
初中数学知识口诀大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强化练习
2016年春季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分类专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水平能力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考试题
2016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2016年小升初数学经济问题的公式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分类专题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填空分类练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集锦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趣味竞答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考试试卷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毫米和千米练习题精选
新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练习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数与代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分类专题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克、千克与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