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要点。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这篇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要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2016年中考数学考前模拟试题精练
2016年中考数学备考专项练习:点线面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能力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课后练习(认识时间)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重点复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扇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2016届中考考前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方向与位置知识点复习归纳:精选初二上册数学第三章
2016中考数学模拟练习:矩形菱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础训练同步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同步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数学六年级 小数混合运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圆》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2015学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同步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分数除法》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能力竞赛试题
2016中考数学考前必做专题试题—多边形与平行四边
2016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试题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和是9的加法和9减几练习作业
经典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