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在这节课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及解方程组的相关知识,而且探究了用方程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共安排了三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接近现实,数量关系相对比较隐蔽,因此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难度比以前的问题也要大些。这节课更为关注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模型的“探索”过程。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的方法,合理优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依据。
所以我觉得设计此课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在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解方程组、检验结果的合理性等能力,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作用。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基于以上原因,这节课的设计我选择了“学案导学”法,就是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补充说明两个没有体现出来的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将希望生的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体现学案的人文性:名人名言、建议的口气、温馨的提示等等,我想这些对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6中考数学一轮考试复习指导:须具备四种能力
2016届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卷(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六单元)
数量常用数学符号
中考数学一轮备考指导:复习九句箴言
一年级数学上册11到20各数的认识每课一练(第6单元)
2016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必备(一模)
2016学年中考数学一模考前必做试题(练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关系常用数学符号
离散常用数学符号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大全(2)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2016年中考数学模拟练习试题(第一轮)
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数学)
中考数学第一次摸底考试指导:学好数学四方法
2016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练习(备考)
2015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排列组合常用数学符号
初中数学图形计算公式(6)
2016届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指导:数学复习的六个原则
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大全(5)
小学二年级“发现数学”活动小结
2016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2016中考数学一模考试复习指导:五大策略
三角函数公式:圆的方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