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操作感悟。
(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算一算
5+4=()
4+5=()
9-4=()
9-5=()
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还可以怎样想?
2、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1+7= () 抢答:8-7=()
苏科版八年级上《中心对称图形》复习1
苏科版八年级上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苏科版数学八上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ppt课件之一
苏科版八年级上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
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解法(苏科版八年级上)
苏科版八年级上《设计轴对称图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2.3平方根(第一课时)
苏科版数学八上2.1《勾股定理》ppt课件之二
苏科版数学八上3.5《矩形、菱形、正方形》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上2.1《勾股定理》ppt课件之一
苏科版八年级上1.4.2线段、角的对称性(2)
苏科版数学八上3.4《平行四边形》ppt课件之一
苏科版八年级上《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一)
苏科版数学八上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上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ppt课件(3)
苏科版八年级上1.2轴对称的性质(1)
苏科版八年级上《矩形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八上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ppt课件(3)
苏科版八年级上《中心对称图形》复习3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据的集中程度》(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上《数量的变化》
苏科版八年级上《中心对称图形》复习2
苏科版数学八上1.6《等腰梯形的对称性》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上2.2《神秘的数组》ppt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孙集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苏科版《 菱形》
苏科版八年级上2.2神秘的数组
苏科版八年级上2.1勾股定理(2)几种证明图示
苏科版八年级上2.1勾股定理(1)
苏科版数学八上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ppt课件之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