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数学高三必修同步练习题曲线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14数学高三必修同步练...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14数学高...

14数学高三必修同步练习题曲线

2016-06-13 收藏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4数学高三必修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设m1,则关于x,y的方程(1-m)x2+y2=m2-1表示的曲线是

()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答案:D

2.动点P为椭圆x2a2+y2b2=1(a0)上异于椭圆顶点(a,0)的一点,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动圆C与线段F1P、F1F2的延长线及线段PF2相切,则圆心C的轨迹为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直线

解析:如图所示,设三个切点分别为M、N、Q.

|PF1|+|PF2|=|PF1|+|PM|+|F2N|=|F1N|+|F2N|=|F1F2|+2|F2N|=2a,

|F2N|=a-c,N点是椭圆的右顶点,CNx轴,

圆心C的轨迹为直线.

答案:D

3.若点P到直线x=-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D

4.(2014河北廊坊二模)有一动圆P恒过定点F(a,0)(a0)且与y轴相交于点A、B,若△ABP为正三角形,则点P的轨迹为

()

A.直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

解析:设P(x,y),动圆P的半径为R,由于△ABP为正三角形,

P到y轴的距离d=32R,即|x|=32R.

而R=|PF|=x-a2+y2,

|x|=32x-a2+y2.

整理得(x+3a)2-3y2=12a2,

即x+3a212a2-y24a2=1.

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

答案:D

5.已知点P是直线2x-y+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1,2),Q是线段PM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MQ|,则Q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M为PQ中点,设Q(x,y),则P为(-2-x,4-y),代入2x-y+3=0得2x-y+5=0.

答案:2x-y+5=0

6.P是椭圆x2a2+y2b2=1上的任意一点,F1、F2是它的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OQ=PF1+PF2,则动点Q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由OQ=PF1+PF2,

又PF1+PF2=PM=2PO

=-2OP,

设Q(x,y),则OP=-12OQ

=-12(x,y)=-x2,-y2,

即P点坐标为-x2,-y2,又P在椭圆上,

则有-x22a2+-y22b2=1,即x24a2+y24b2=1.

答案:x24a2+y24b2=1

7.(2014广东阳江调研)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PAPB=x2-6,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动点P(x,y)满足PAPB=x2-6,(-2-x,-y)(3-x,-y)=x2-6,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y2=x,轨迹为抛物线.

答案:抛物线

8.如图所示,过点P(2,4)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l2交y轴于B,求线段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x,y),

∵M是线段AB的中点,

A点的坐标为(2x,0),B点的坐标为(0,2y).

PA=(2x-2,-4),PB=(-2,2y-4)

由已知PAPB=0,-2(2x-2)-4(2y-4)=0,

即x+2y-5=0.

线段AB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5=0.

9.已知点A(1,0),直线l:y=2x-4,点R是直线l上的一点,若RA=AP,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RA=AP,R,A,P三点共线,且A为RP的中点,

设P(x,y),R(x1,y1),则由RA=AP,

得(1-x1,-y1)=(x-1,y),则1-x1=x-1-y1=y,

即x1=2-x,y1=-y,

将其代入直线y=2x-4中,得y=2x.

点P的轨迹方程为y=2x.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