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高考数学数列复习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高考...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高三数学复...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高考数学数列复习教案

2016-06-01 收藏

【摘要】欢迎来到查字典数学网高三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高考数学数列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高考数学数列复习教案

【知识图解】

【方法点拨】

1.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分析、思考,学会归纳、猜想、验证.

2.强化基本量思想,并在确定基本量时注重设变量的技巧与解方程组的技巧.

3.在重点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项等基础知识的同时,会针对可化为等差(比)数列的比较简单的数列进行化归与转化.

4.一些简单特殊数列的求通项与求和问题,应注重通性通法的复习.如错位相减法、迭加法、迭乘法等.

5.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会针对有关应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出其解.

第1课 数列的概念

【考点导读】

1. 了解数列(含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 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和一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3. 能通过一些基本的转化解决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项和的问题。

【基础练习】

1.已知数列 满足 ,则 = 。

分析:由a1=0, 得 由此可知: 数列 是周期变化的,且三个一循环,所以可得:

2.在数列 中,若 , ,则该数列的通项 2n-1 。

3.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且 ,则 ____2__.

4.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 .

【范例导析】

例1.设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则

(1)70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吗?如果是,是第几项?

(2)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作出前5项的图象;

(3)这个数列所有项中有没有最小的项?如果有,是第几项?

分析:70是否是数列的项,只要通过解方程 就可以知道;而作图时则要注意数列与函数的区别,数列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判断有无最小项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样的是要注意定义域问题。

解:(1)由 得: 或

所以70是这个数列中的项,是第13项。

(2)这个数列的前5项是 ;(图象略)

(3)由函数 的单调性: 是减区间, 是增区间,

例2.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点 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分析:根据题目的条件利用 与 的关系: ,(要特别注意讨论n=1的情况)求出数列 的通项。

解:依题意得, 即 。

当n2时, ;

当n=1时, 所以 。

例3.已知数列{a }满足 ,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 满足 ,证明: 是等差数列;

分析:本题第1问采用构造等比数列来求通项问题,第2问依然是构造问题。

解:(I)

是以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II)

②;

②-①,得 即 ③

【反馈演练】

1.若数列 前8项的值各异,且 对任意nN*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可取遍 前8项值的数列为 (2) 。

(1) (2) (3) (4)

2.设Sn是数列 的前n项和,且Sn=n2,则 是 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

3.设f(n)= (nN),那么f(n+1)-f(n)等于 。

4.根据市场调查结果,预测某种家用商品从年初开始的n个月内累积的需求量Sn(万件)近似地满足Sn= (21n-n2-5)(n=1,2,,12).按此预测,在本年度内,需求量超过1.5万件的月份是 7月、8月 。

5.在数列 中, 则 505 。

6.数列 中,已知 ,

(1)写出 , , ; (2) 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解:(1)∵ , ,

, ;

(2)令 ,解方程得 ,

∵ , , 即 为该数列的第15项。

第2课 等差、等比数列

【考点导读】

1. 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了解等差、等比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3. 注意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运用。

【基础练习】

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首项a1= -2 ,公差d= 3 。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是12与18,则它的第1项是 ,第2项是 8 。

3.设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 , ,则 。

4.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中,a2,a3,a6依次成等比数列,则公比等于 3 。

【范例导析】

例1.(1)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13 项。

(2)设数列{an}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2 。

解:(1)答案:13

法1:设这个数列有n项

n=13

法2:设这个数列有n项

又 n=13

(2)答案:2 因为前三项和为12,a1+a2+a3=12,a2= =4

又a1a2a3=48, ∵a2=4,a1a3=12,a1+a3=8,

把a1,a3作为方程的两根且a1

例2.(1)已知数列 为等差数列,且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Ⅱ)证明

分析:(1)借助 通过等差数列的定义求出数列 的公差,再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2)求和还是要先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再利用通项公式进行求和。

解:(1)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d,

由 即d=1。

例3.已知数列 的首项 ( 是常数,且 ), ( ),数列 的首项 , ( )。

(1)证明: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设 为数列 的前n项和,且 是等比数列,求实数 的值。

分析:第(1)问用定义证明,进一步第(2)问也可以求出。

解:(1)∵

(n2)

由 得 , ,∵ , ,

即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反馈演练】

1.已知等差数列 中, ,则前10项的和 = 210 。

2.在等差数列 中,已知 则 = 42 。

3.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3 。

4.如果 成等比数列,则 3 , -9 。

5.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2)指出S1、S2、、S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1)依题意有:

解之得公差d的取值范围为-

(2)解法一:由d0可知a1a3a13,因此,在S1,S2,,S12中Sk为最大值的条件为:ak0且ak+10,即

∵a3=12, , ∵d0, 2-

∵-

因为k是正整数,所以k=6,即在S1,S2,,S12中,S6最大.

解法二:由d0得a1a12a13,

因此若在112中有自然数k,使得ak0,且ak+10,则Sk是S1,S2,,S12中的最大值。又2a7=a1+a13= S130, a70, a7+a6=a1+a12= S120, a60

故在S1,S2,,S12中S6最大.

解法三:依题意得:

最小时,Sn最大;

∵-

第(2)问难度较高,为求{Sn}中的最大值Sk(112):思路之一是知道Sk为最大值的充要条件是ak0且ak+1而思路之二则是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和性探寻数列的分布规律,找出分水岭,从而得解;思路之三是可视Sn为n的二次函数,借助配方法可求解,它考查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能力考查的特点.

第3课 数列的求和

【考点导读】

对于一般数列求和是很困难的,在推导等差、等比数列的和时出现了一些方法可以迁移到一般数列的求和上,掌握数列求和的常见方法有:

(1)公式法:⑴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⑵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的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如:通项中含 因式,周期数列等等)

(3)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an+a1=an-1+a2

(4)错项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相乘所组成,此时求和可采用错位相减法。

(5)裂项相消法:把一个数列的各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项之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

【基础练习】

1.已知公差不为0的正项等差数列{an}中,Sn为前n项之和,lga1、lga2、lga4成等差数列,若a5=10,

则S5 = 30 。

2.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2=8,a8=26,从{an}中依次取出第3项,第9项,第27项,第3n项,按原来的顺序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n}, 则bn=__3n+1+2___

3.若数列 满足: ,2,3.则 .

【范例导析】

例1.已知等比数列 分别是某等差数列的第5项、第3项、第2项,且

例2.数列 前 项之和 满足:

(1) 求证:数列 是等比数列 ;

(2) 若数列 的公比为 ,数列 满足: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 定义数列 为 ,,求数列 的前 项之和 。

解:(1)由 得:

两式相减得: 即 ,

例3.已知数列 满足 , .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 (Ⅱ)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设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证:对任意的 , .

分析:本题所给的递推关系式是要分别取倒再转化成等比型的数列,对数列中不等式的证明通常是放缩通项以利于求和。

解:(Ⅰ) , ,

又 , 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 即 .

(Ⅱ) .

.

(Ⅲ) , .

【反馈演练】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 ,其前 项和为 ,则数列 的前10项的和为 75 。

2.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 ,其前 项和为 ,则 377 。

3.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则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4.已知数列 中, 且有 ,则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前 项和为 。

5.数列{an}满足a1=2,对于任意的nN*都有an0, 且(n+1)an2+anan+1-nan+12=0,

又知数列{bn}的通项为bn=2n-1+1.

(1)求数列{an}的通项an及它的前n项和Sn;

(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1)可解得 ,从而an=2n,有Sn=n2+n,

(2)Tn=2n+n-1.

6.数列{an}中,a1=8,a4=2且满足an+2=2an+1-a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Sn=|a1|+|a2|++|an|,求Sn;

(3)设bn= (nN*),Tn=b1+b2++bn(nN*),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m,使得对任意nN*均有Tn 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由an+2=2an+1-an an+2-an+1=an+1-an可知{an}成等差数列,?

d= =-2,an=10-2n.

(2)由an=10-2n0可得n5,当n5时,Sn=-n2+9n,当n5时,Sn=n2-9n+40,

故Sn=

(3)bn=

;要使Tn 总成立,需

第4课 数列的应用

【考点导读】

1.能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注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构造思想:已知数列构造新数列,转化思想: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

【基础练习】

1.若数列 中, ,且对任意的正整数 、 都有 ,则 .

2.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前 项和为 ,若 成等差数列,则 的值为 。

3.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2,若 成等比数列,则 。

【范例导析】

例1.已知正数组成的两个数列 ,若 是关于 的方程 的两根

(1)求证: 为等差数列;

(2)已知 分别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求数 。

(1)证明:由 的两根得:

是等差数列

(2)由(1)知

又 也符合该式,

例2.设数列 满足 ,且数列 是等差数列,数列 是等比数列。

(I)求数列 和 的通项公式;

(II)是否存在 ,使 ,若存在,求出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由题意得:

= ;

由已知 得公比

(2)

,所以当 时, 是增函数。

又 , 所以当 时 ,

又 , 所以不存在 ,使 。

【反馈演练】

1.制造某种产品,计划经过两年要使成本降低 ,则平均每年应降低成本 。

2.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则 54 。

3.设 为等差数列, 为数列 的前 项和,已知 , 为数列{ }的前 项和,则 .

4.已知数列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 是等比数列;

(3)求使得 的集合.

解:(1)设数列 ,由题意得:

解得:

(2)由题意知: ,

为首项为2,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3)由

5.已知数列 的各项均为正数, 为其前 项和,对于任意 ,满足关系 .

证明: 是等比数列;

证明:∵ ① ②

②-①,得

故:数列{an}是等比数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