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实验方案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实验方案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实验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实验方案

一、 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化国家的数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和观点最为核心的就是: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不仅是内容问题,而且还是课程结构的问题。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研究型的人才。而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县被确定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后,经过认真地调查、思考、筛选,确立以《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作为我县的实验课题。

二、 理论依据:

1、 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学习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又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明显标志,为实验教师指明了方向。

2、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就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可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与交流的空间。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哲学基础

(1)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源泉。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课题的研究是解决课程改革方面的认识问题,当然也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才能对课程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理论和实践的反复循环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认识从实践开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这就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也是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课题的研究应当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认真收集资料,丰富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然后再用这种理论去解决教育的实践问题。只有遵循这个过程,课题研究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3)教育实践是检验课题成果的根本标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人的认识才能被证实为真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无论在逻辑上多么完善,也必须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理。

4、科学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论”介于哲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之间,在科学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称为“科学方法论”。

(1)整体原理。整体原理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的功能是指它的整体功能。因此,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效益。课题研究不仅要发挥各部分的功能,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新的功能。

(2)有序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从无序向有序的演进。有序就是事物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级的结构,是提高,是进步。因此,课题研究就是研究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本身也应当是开放的,只有广泛吸取、借鉴;只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

(3)反馈原理。反馈原理是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不能接受反馈信息的开放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控制的。因此,如何取得真实反映课题实验的反馈信息,实现对课题研究的有效控制,应当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也应当是一个反馈信息畅通的闭合回路,只有实现有效的反馈控制,才能保证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实施原则和基本方法

1、实施原则: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基本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以学习、培训为前提,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2)以教学常规为主体,夯实教学常规各个环节;

(3)以“四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4)以“校本教研”为基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2、挖掘教材的开放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挖掘教材的活动性、过程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挖掘教材的问题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5、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教育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

五、课题实验的步骤

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题实验,我们将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2年8月-------2003年7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抓好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师德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实验阶段(2003年8月-------2004年7月),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挖掘各级、各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重点实现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深入阶段(2004年8月------2006年1月),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专项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主要任务是推广实验成果,汇总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申请鉴定。

六、研究成果形式

1、总课题实验方案和子课题实验方案;

2、优秀教学案例;

3、优秀课堂教学的录像课、课堂实录;

4、实验小结和课题实验报告;

5、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七、实验措施

1、大兴学习之风,掀起学习高潮。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的新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建立制度,加强研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落实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强化管理,互学互进。立足课堂,狠抓“两个”转变,推进教学“五交流”。即教案交流、课堂交流、作业交流、学生交流、方法交流。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