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之代数几何综合题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之代数...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九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之代数几何综合题

2016-05-03 收藏

Ⅰ、综合问题精讲:

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解题.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温州,12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是的中点,AEAC于A,与⊙O及CB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E,且,EM切⊙O于M。

⑴ △ADC∽△EBA;⑵ AC2=BC

⑶如果AB=2,EM=3,求cotCAD的值。

解:⑴∵四边形ABCD内接于⊙O,CDA=ABE,

∵,DCA=BAE,

△CAD∽△AEB

⑵ 过A作AHBC于H(如图)

∵A是中点,HC=HB=BC,

∵CAE=900,AC2=CHCE=BCCE

⑶∵A是中点,AB=2,AC=AB=2,

∵EM是⊙O的切线,EBEC=EM2 ①

∵AC2=BCCE,BCCE=8 ②

①+②得:EC(EB+BC)=17,EC2=17

∵EC2=AC2+AE2,AE=

∵△CAD∽△ABE,CAD=AEC,

cotCAD=cotAEC=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树立转化思想,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此题表现的非常突出.如,将CAD转化为AEC就非常关键.

【例2】(自贡)如图 2-5-2所示,已知直线y=2x+2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BAC=90○。过C作CDx轴,D为垂足.

(1)求点 A、B的坐标和AD的长;

(2)求过B、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在y=2x+2中

分别令x=0,y=0.

得 A(l,0),B(0,2).

易得△ACD≌△BAO,所以 AD=OB=2.

(2)因为A(1,0),B(0,2),且由(1),得C(3,l).

设过过B、A、C三点的抛物线为

所以

所以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证明△ACD≌△BAO.

【例3】(重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

(2)由AO=6, BO=8 得AB=10

所以AP=t ,AQ=10-2t

1 当APQ=AOB时,△APQ∽△AOB.

所以 = 解得 t=(秒)

2 当AQP=AOB时,△AQP∽△AOB.

所以 = 解得 t=(秒)

(3)过点Q作QE垂直AO于点E.

在Rt△AOB中,SinBAO==

在Rt△AEQ中,QE=AQSinBAO=(10-2t)=8 -t所以,S△APQ=APQE=t(8-t)

=-+4t= 解得t=2(秒)或t=3(秒).

(注:过点P作PE垂直AB于点E也可,并相应给分)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随着动点P的运动,△APQ的形状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应分情况:①APQ=AOB=90○②APQ=ABO.这样,就得到了两个时间限制.同时第(3)问也可以过P作 PEAB.

【例4】(南充,10分)如图2-5-7,矩形ABCD中,AB=8,BC=6,对角线AC上有一个动点P(不包括点A和点C).设AP=x,四边形PBCD的面积为y.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的范围.

(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PBC面积与⊿PAD面积之和为常数.请你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1)过动点P作PEBC于点E.

在Rt⊿ABC中,AC=10, PC=AC-AP=10-x.

∵ PEBC,ABBC,⊿PEC∽⊿ABC.

故 ,即

⊿PBC面积=

又⊿PCD面积=⊿PBC面积=

即 y,x的取值范围是0

(2)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理由:由(1)可得,⊿PAD面积=

⊿PBC面积与⊿PAD面积之和=24.

点拨:由矩形的两边长6,8.可得它的对角线是10,这样PC=10-x,而面积y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所以可以把它看成规则的两个三角形:△PBC、△PCD.这样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了.

Ⅲ、综合巩固练习

(100分 90分钟)

1、如图2-5-8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BC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 (0,),B(-1,0)、C(0,1)中,若△DEF各顶点坐标分别为D(,0)、E(0,1)、F(0,-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

B.△DEF由△ABC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

C.△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

D.△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2.如图2-5-9,已知直线 y=2x+1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直线y=2x1与x轴交于C点,与y轴交于D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3.如图2-5-10所示,在矩形ABCD中,BD=20,ADAB,设ABD=,已知sin是方程25z2-35z+ 12=0的一个实根.点E、F分别是BC、DC上的点,EC+CF=8,设BE=x,△AEF面积等于y.

⑴ 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 当E、F两点在什么位置时y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4.(10分)如图2-5-11所示,直线y=-x+ 4与x 轴、y轴分别交于点M、N.

(1)求M、N两点的坐标;

(2)如果点P在坐标轴上,以点P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x+ 4相切,求点P的坐标.

5.(10分)如图2-5-12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点P可以与点A重合,但不与点B重合),过点P作PEBC.垂足为E;过点E作EFAC,垂足为F;过点F作FQAB,垂足为Q.设BP=x,AQ=y.

⑴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 当BP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与点Q重合;

⑶ 当线段 PE、FQ相交时,写出线段PE、EF、FQ所围成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6.(12分)如图2-5-13所示,已知A由两点坐标分另为(28,0)和(0,28),动点P从A点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3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动直线 EF从 x轴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x轴)并且分别交y轴,线段AB交于E、F点.连接FP,设动点P与动直线EF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

⑴ 当t=1秒时,求梯形OPFE的面积,t为何值时,梯形OPFE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⑵ 当梯形OPFE的面积等于△APF的面积时,求线段 PF的长.

⑶ 设t的值分别取t1,t2时(t1t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AF1P1和△AF2P2 ,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

7.(12分)如图2-5-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1,0),对角线的交点P的坐标为(,1)

⑴ 写出B、C、D三点的坐标;

⑵ 若在AB上有一点 E作,入过 E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⑶ 若过C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的面积分为4:3两部分,并与y轴交于点M,求过点C、D、M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8.(10分)已知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B、D的坐标分别为A(0,0),B(m,0),D(0,4)其中m0.

⑴ 写出顶点C的坐标和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⑵ 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把矩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⑶ 在⑵的前提下,又与半径为1的⊙M相切,且点 M(0,1),求此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

9.(10分)如图2-5-15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2,若点F从点B开始以每秒二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0时,直线FD与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相交于点G,G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AB与GH相交于点O.

⑴ 设△EGA的面积为S,写出S与 t的函数解析式;

⑵ 当t为何值时,AB

⑶ 请你证明△GFH的面积为定值.

10. (10分)如图2-5-16,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停止,若点P、点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1cm/s,点Q的速度为2cm/s,a s时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bcm/s,点Q的速度变为d cm/s,图 2-5-17是点 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1(cm2)与x(s)的函数关系图象;图2-5-18是点Q出发xs后面AQD的面积S2(cm2)与x(s)的函数关系图象.

⑴ 参照图2-5-17,求a、b及图中c的值;

⑵ 求d的值;

⑶ 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y1(cm),点Q到点A还需走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写出动点 P、Q改变速度后,y1、y2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x(s)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P、Q相遇时x的值.

⑷ 当点Q出发_______s时,点P、点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