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与...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九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016-05-03 收藏

例1、已知:⊙A、⊙B、⊙C的半径分别为2、3、5,且两两相切,

求AB、BC、CA的长

解:分类讨论:

(1)当⊙A与⊙B外切时,分4种情况:

①如图1,AB=5,BC=8,CA=7;

②如图2,AB=5,BC=2,CA=3;

③如图3,AB=5,BC=8,CA=3;

④如图4,AB=5,BC=2,CA=7;

(2)当⊙A与⊙B内切时,分2种情况:

①如图5,AB=1,BC=2,CA=3;

②如图6,AB=1,BC=8,CA=7.

说明:此题需要两次分类,但关键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才能不重不漏.

例2、已知两个等圆⊙Ol和⊙O2相交于A,B两点,⊙Ol经O2。求OlAB的度数.

分析:由所学定理可知,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又⊙O1与⊙O2是两个等圆,因此连结O1O2和AO2,AO1,△O1AO2构成等边三角形,同时可以推证⊙Ol和⊙O2构成的图形不仅是以O1O2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同时还是以AB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可由OlAO2=60,推得OlAB=30.

解:⊙O1经过O2,⊙O1与⊙O2是两个等圆

OlA= O1O2= AO2

O1AO2=60,

又ABO1O2

OlAB =30.

例3、已知R1、R2为两圆半径,圆心距d=5,且R1,R2,R1-R2是方程x3-6x2+11x-6=0的三个根,试判断以R1,R2为半径的两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通过解方程,把R1,R2,R1-R2都求出来以后,根据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即可作出结论。

解:将方程x3-6x2+11x-6=0变形得:

(x-1)(x-2)(x-3)=0

解得:x1=1,x2=2,x3=3

∵R1,R2,R1-R2是方程的根

(1)当R1=3,R2=2,R1-R2=1时,两圆外切。

(2)当R1=3,R2=1,R1-R2=2时,两圆外离。

故由(1)(2)可得: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或外离。

例4、已知:如图,⊙O1和⊙O2外切于P,直线APC交⊙O1于点A,交⊙O2于C,AB切⊙O2于B,设⊙O1的半径为r1,⊙O2的半径为r2。求证:

分析:因为AB为⊙O2的切线,故AB2=APAC,欲证,只须证,连结O1O2,可知点P在O1O2上,通过△O1AP∽△O2CP即可获证。

证明:连结AO1,O2C,O1O2

∵⊙O1与⊙O2外切于点P,P点在连心线O1O2上。

∵O1A=O1P,O2C=O2P

O1AP=O1PA,O2CP=O2PC

又O1PA=O2PC

O1AP=O2CP

△O1AP∽△O2CP

==

∵AB切⊙O2于B点,AB2=APAC

===1+=1+

例5、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PT切⊙O1于A,交⊙O1于P,PB的延长线交⊙O1于C,CA的延长线交⊙O2于D,E是⊙O1上一点,且AE=AC,EB的延长线交⊙O2于F,连结AF、DF、FD。

求证:(1) △PAD为等腰三角形;(2) DF∥PA;(3) AF2=PBEF

分析:(1)要证△PAD为等腰三角形,可连结AB,利用公共弦将两圆中的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不难得到DAP=TAC=ABC=PDA

(2)要证DF∥PA,可设法证明FDP=DPA,易知EDP=EBP=EBC=EAC,连结EC,证明△ADP∽△EAC即可。

(3)由切割线定理可得PA2=PBPC,可设法证明AF=AP,EF=PC,即可获证。

证明:连结AB、EC

(1) ∵AT切⊙O1于A,

TAC=ABC(弦切角定理)

又ABC=PDA(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TAC=PDA

∵TAC=PAD(对顶角)

PDA=PAD

PD=PA

△PDA为等腰三角形。

(2) ∵AE=AC

△AEC为等腰三角形

又△PDA为等腰三角形,且AEC=ABC,ABC=PDA

AEC=PDA

△AEC∽△PDA(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EAC=DPA

又EAC=EBC=FBP=FDP EFP=DPA DF∥PA

(3) ∵AE=AC AEF=ACP APC=AFE

△APC∽△AFE

AF=AP,EF=PC又PA2=PBPC(切割线定理)

AF2=PBEF

例6、如图⊙O1和⊙O2相交于A、B,过A作直线交⊙O1于C,交⊙O2于D,M是CD中点,直线BM交⊙O1于E,交⊙O2于F。求证:ME=MF。

分析:要证ME=MF,结合已知MC=MD,若连结CE、DF,只需证△CME∽△DMF,连结公共弦AB,以两圆的公共圆周角ABE为桥梁,可证得D。

证法一:连结CE、DF、AB,

∵ABE,ABE,

D

又∵CM=DM,CMF=DMF

△CME∽△DMF

ME=MF

分析二:考虑到ME是⊙O1中相交两弦CA、EB被交点分成的一段,MF是M向⊙O2所引割线,因此可用圆幂定理来证明。

证法二:在⊙O1中,

∵弦CA、EB相交于点M

EMMB=CMMA

在⊙O2中,∵MAD、MFB是⊙O2的两割线

MFMB=MAMD

∵MC=MD

MEMB=MFMB

ME=MF

例7、已知两圆半径之比是5:3,如果两圆内切时,圆心距等于6,问当两圆的圆心距分别是24、5、20、0时,相应两圆的位置关系如何?

解:设大圆半径R=5x

∵两圆半径之比为5: 3,小圆半径r=3x,

∵两圆内切时圆心距等于6,5x-3x=6,x=3,

大圆半径R=15,小圆半径r=9,

当两圆圆心距dl=24时,有dl=R+r,此时两圆外切;

当两圆圆心距d2=5时,有d2

当两圆圆心距d3=20时,有R-r

当两圆圆心距d4=0时,两圆圆心重合,两圆为同心圆.

说明:注重两圆位置的数量认识与形象思维的联想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例8、(武汉市,2002)已知:如图,⊙O和⊙O1内切于A,直线OO1交⊙O于另一点B,交⊙O1于另一点F,过B点作⊙O1的切线,切点为D,交⊙O于C点,DEAB垂足为E.求证:

(1)CD=DE;

(2)若将两圆内切改为外切,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1)连结DF、AD,

∵AF为⊙O1的直径,FDAD,又DEAB,

DFE=EDA,

∵BC为⊙O1的切线,CDA=DFE,

CDA=EDA,

连结AC,∵AB为⊙O的直径,

ACBC,又AD公共,

Rt△EDA≌Rt△CDA,

CD=DE.

(2)当两圆外切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仍成立.证法同(1).

说明:①此题应用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双垂直、弦切角、全等三角形等知识;②第(2)问是开放性问题.

例9、已知两相交圆的半径分别为8cm和5cm,公共弦长为6cm,求这两圆的圆心距.

解:分两种情况:

(1)如图1,设⊙O1的半径为r1=8cm,⊙O2的半径为r2=5cm.

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异侧.

∵O1O2垂直平分AB,AD=AB=3cm.

连O1A、O2A,则,

.

(cm).

(2) 如图2,圆心Ol,02在公共弦AB的同侧,同理可求

02D=4cm,01D=(cm).(cm).

说明:本题要求我们自己作图计算,究竟两圆的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还是异例题设中没有交待,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因此,凡做到没有图形的几何题时,要特别当心,有可能有几种位置形状的图形.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已知⊙O1与⊙O2交于A,B两点,连结O1O2交⊙O1于C.若ACB=120,AC=6cm,则AB的长是________.

2.已知⊙O1与⊙O2交于A,B两点,若⊙O1的半径为5,AB=6,O1O2=7,则BO2A=______度.

3.若三个圆两两外切,圆心距分别是6,8,10,则这三个圆的半径分别是______.

4.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且O1在⊙O2上,O2在⊙O1上,则AO1B=______度.

5.已知两等圆外切,并且都与一个大圆内切.若此三个圆的圆心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则大圆的半径是________cm.

6.如果两个圆的一个公共点关于连心线有对称点(对称点不是公共点本身),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7.如果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在连心线上,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8.已知⊙O1与⊙O2是等圆,相交于A,B两点.若AO1B=60,O1A=1cm,则O1O2的长是______.

9.若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个公共点一定在______直线上.

10.已知两圆相交于A、B两点,连心线交AB于E,若AE=cm,则AB=______cm.

11.相切两圆的______,经过切点.

1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______两圆的公共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