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收藏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P分别作AC,BD的垂线,分别交AC,BD于点E,F,交AD,BC于点M,N.下列结论:
①△APE≌△AME;②PM+PN=AC;③PE2+PF2=PO2;④△POF∽△BNF;⑤当△PMN∽△AMP时,点P是AB的中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CD,C=90,BDA=90,AB=a,BD=b,CD=c,BC=d,AD=e,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2=ac B.b2=ce C.be=ac D.bd=ae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0,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D的长y(cm)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点P运动5秒时,PD的长是【 】
A.1.5cm B.1.2cm C.1.8cm D.2cm
4.如图,在 ABCD中,E为CD上一点,连接AE、BD,且AE、BD交于点F, ,则DE:EC=【 】
A.2:5 B.2:3 C.3:5 D.3:2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90,OAB=30,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A,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B,则下列关于m,n的关系正确的是
A. m=﹣3n B. C. D.
6.如图,在△ABC中,A=36,AB=AC,AB的垂直平分线OD交AB于点O,交AC于点D,连接B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C=2 B. BD平分ABC
C. S△BCD=S△BOD D. 点D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7.在平面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2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A. B. C. D.
8.如图,点G、E、A、B在一条直线上,Rt△EFG从如图所示是位置出发,沿直线AB向右匀速运动,当点G与B重合时停止运动.设△EFG与矩形ABCD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则S与t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如图,在ABCD中,E是AD边上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BE交CD延长线于点F,则△EDF与△BCF的周长之比是【 】
A.1:2 B.1:3 C.1:4 D.1:5
10. (2013年四川南充3分) 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 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②当0
A. 4 B. 3 C. 2 D. 1
二、填空题(每题5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第二象限内的点B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连接OA、OB,若OAOB,OB= OA,则k= .
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AEEF。则AF的最小值是 。
13.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 的值是 .
14.如图,巳知△ABC是面积为 的等边三角形,△ABC∽△ADE,AB=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 _________ (结果保留根号).
四、解答题
15.(8分)如图,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P并延长DP交边AB于点E,连接BP并延长BP交边AD于点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PB≌△APD;
(2)已知DF:FA=1:2,设线段DP的长为x,线段PF的长为y.
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x=6时,求线段FG的长.
16.(8分)如图,在Rt△ABC中,C=90,点P为AC边上的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点P对应点P),当AP旋转至APAB时,点B、P、P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作PEAC于点E.
(1)求证:CBP=
(2)求证:AE=CP;
(3)当 ,BP= 时,求线段AB的长.
17.(8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DC=ACB=90,E为AB的中点,
(1)求证:AC2=AB
(2)求证:CE∥AD;
(3)若AD=4,AB=6,求 的值.
18.(8分)如图,在Rt△ABC中,C=90,翻折C,使点C落在斜边AB上某一点D处,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边AC、BC上)
(1)若△CEF与△ABC相似.
①当AC=BC=2时,AD的长为
②当AC=3,BC=4时,AD的长为
(2)当点D是AB的中点时,△CEF与△ABC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19.(10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正方形DEFG的顶点D地边AC上,点E、F在边AB上,点G在边BC上。
(1)求证:△ADE≌△BGF;
(2)若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16cm ,求AC的长。
20.(10分))如图,已知矩形OABC中,OA=2,AB=4,双曲线 (k0)与矩形两边AB、BC分别交于E、F.
(1)若E是AB的中点,求F点的坐标;
(2)若将△BEF沿直线EF对折,B点落在x轴上的D点,作EGOC,垂足为G,证明△EGD∽△DCF,并求k的值.
21.(12分)将矩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m,0)(m0),点D(m,1)在BC上,将矩形OABC沿AD折叠压平,使点B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的对应点为点E.
(1)当m=3时,点B的坐标为 ,点E的坐标为 ;
(2)随着m的变化,试探索:点E能否恰好落在x轴上?若能,请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如图,若点E的纵坐标为-1,抛物线 (a0且a为常数)的顶点落在△ADE的内部,求a的取值范围.
22.(12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DC∥AB,E是DC延长线上的点,连接AE,交BC于点F。
(1)求证:△ABF∽△ECF
(2)如果AD=5cm,AB=8cm,CF=2cm,求CE的长。
23.(14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于A、B两点,与 轴交于点P,顶点为C(1,-2).
(1)求此函数的关系式;
(2)作点C关于 轴的对称点D,顺次连接A、C、B、D.若在抛物线上存在点E,使直线PE将四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四边形,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PEF是以P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及△PEF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文由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小编真诚地希望大家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习,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初中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2014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2014
2014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201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试卷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2014
201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半期测试题
福建福鼎市十校2014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014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七年级下学期考试数学试题
2014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测试卷
2014数学初一期中试卷第二学期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2014年七年级下学期考试数学试题
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2014
201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试卷
2014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2014数学初一期中试题第二学期
201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模拟试卷
2014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考试试题
2014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2014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卷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模拟试题
201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考试题
初一试卷答案
2014年初一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201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