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7
收藏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 p 则 q;⑵逆命题:若 q 则 p;⑶否命题:若 ¬ p 则 ¬ q;⑷逆否命题: 若 ¬ q 则 ¬ p
注: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 p ⇒ q 否定形式是 p ⇒ ¬q ;否命题是
¬p ⇒ ¬q .命题“ p 或 q ”的否定是“ ¬p 且 ¬q ”;“ p 且 q ”的否定是“ ¬p 或 ¬q ”.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 q;
⑵或(or): 命题形式 p ∨ q;
⑶非(not):命题形式 ¬ p .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 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 ∀ 表示。 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 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 p: ∀x ∈ M , p(x) ; 全称命题 p 的否定 ¬ p: ∃x ∈ M , ¬p(x) 。
特称命题 p: ∃x ∈ M , p(x) ; 特称命题 p 的否定 ¬ p: ∀x ∈ M , ¬p(x) ;
课后反思 功夫应在平时——记一次不同寻常的课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4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面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梯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购物中的数学》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表》
2018—2019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小故事 一次“满意”的小测试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圆周率的历史》教学反思
教研小论文 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几个好习惯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工作计划
金水区小学数学学科“空间观念”主题研讨活动发言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二次函数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初步知识》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2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中最著名未解难题之一!“黎曼猜想”证明尚待检验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相似三角形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扇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上课所思所想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5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密铺》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可能性》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实际测量》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