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收藏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 |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写出两种计费方式的函数模型;
(2)学生是否能灵活地结合方程组和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活动5]
小结和作业
1?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认识?
2?作业:
第46页第5、6、11题
学生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相互补充.
师生共同归纳得到: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去看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法:从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积极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不同认识.
(2)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感受,能否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通过小结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这是本节的重点;二是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先让学生把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一次函数,再通过画图来揭示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另一条直线,观察、思考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从函数的观点认识解方程组作好了铺垫。学生经历了前面的探究学习后,很自然从形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为了帮助学生从数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教师设计一个练习,先让学生体验再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种呈现知识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利用图象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教师让学生独立画图,分析比较,然后强调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于第二种方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作差得到一个新函数,并把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画图分析完成。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实际,不误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并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四个一次之间的关系。教师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突出学生活动这条主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自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018年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测试题下载
2018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试题(二)下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1下载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学案4
2018年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题三套下载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课件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学案2
幂函数课件10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课堂强化训练2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下载
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课件
幂函数课件3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2018年小学数学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课堂强化训练19
两数和(差)的平方课件
2018年春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学习能力测试题下载
四边形导学案
幂函数课件2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学案1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
定义与命题导学案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式方程课件
2018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测试题
反比例函数学案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
开平方法课件
矩形课件7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学案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