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收藏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 |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写出两种计费方式的函数模型;
(2)学生是否能灵活地结合方程组和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活动5]
小结和作业
1?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认识?
2?作业:
第46页第5、6、11题
学生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相互补充.
师生共同归纳得到: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去看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法:从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积极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不同认识.
(2)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感受,能否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通过小结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这是本节的重点;二是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先让学生把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一次函数,再通过画图来揭示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另一条直线,观察、思考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从函数的观点认识解方程组作好了铺垫。学生经历了前面的探究学习后,很自然从形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为了帮助学生从数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教师设计一个练习,先让学生体验再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种呈现知识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利用图象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教师让学生独立画图,分析比较,然后强调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于第二种方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作差得到一个新函数,并把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画图分析完成。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实际,不误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并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四个一次之间的关系。教师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突出学生活动这条主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自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008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广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详解
2008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江苏省南通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08年江苏中考数学几何选择题精选(学生版)
吉林省长春市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详解
2008年深圳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广东省肇庆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08年江苏中考数学几何填空题精选(学生版)
湖北省十堰市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
山东省东营市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青海省西宁市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河南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200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湖北省荆门市2008年中考压轴题解析
湖北省仙桃四市2008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08年江苏中考数学几何选择题精选(教师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