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5
收藏
在教学《数铅笔》之前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100以内的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一年级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铅笔的游戏,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看尺子提问题时,学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其余同学的评价、提问等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在学生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总之,整节课突出了主体性,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突出了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3
一年级数学左右2
一年级数学认数教案
一年级数学美丽的郊外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1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比较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数一数4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一年级数学图形拼组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数学分与和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高矮
一年级数学认物体教案
一年级数学基数和序数2
一年级数学6、7的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
一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2
一年级数学左右1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
一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1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1
一年级数学6、7的认识1
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2
一年级数学数学乐园2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2
一年级数学数一数1
一年级数学认位置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