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3
收藏
一、数学因现实而生动。
陈老师从摸不同颜色的球这个情境导入,从而得出,用分数表示任意一种的可能性为1/2。陈老师趁热打铁,那么,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孩子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可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好玩而喜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现实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着导向作用,使数学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数学因亲历而丰富。
依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理念,陈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有效改编,把静态的信息窗变为动态的情景串,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在情感体验中有了探究新知的迫切愿望。为学生搭建了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在整个操作实践的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情景串的设计,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和连贯性,教与学轻松自如,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和鲜活。
三、数学因交流而精彩。
从学生数学学习的角度讲,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形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还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心理学也表明:小学生乐于交往,而讨论交流正好满足其心理需求。
而此时,学生学习兴趣正浓,陈老师适时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公平的游戏吗?将学生的思维再次引入生活的空间中,通过他们对常玩的投硬币、掷骰子、剪子石头布等游戏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出示问题:1、观察正方形骰子和长方形骰子,有什么不同?2、请同学们将这两个骰子分别扔一扔,感受一下哪个更公平、更合理?3、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把获得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自由交流,从而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那么此时,源于数学本身的那份魅力和精彩也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这节课自始至终发挥着情境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将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说课稿和课后反思
北京版一数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评课
北京版一数下:《统计和可能》评课稿
201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初二一次函数练习题
北京版小数第二册《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学一次函数单元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练习题新人教版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建议
初二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4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北师大版)
北京版一数下:《统计和可能性》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
初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八年级数学分式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同步练习:实数
北京版一数下:《统计和可能性》课评
八年级数学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数学整式的乘除练习题
浙江版:小学4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数学四边形练习
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高二期末数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必背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2014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和可能性》评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