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均数意义,会求平均数;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通过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特征数。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数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加深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体验。
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还要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如在猜一猜中,安排了 转盘和抛图钉两试验活动。设计这些试验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主动修自己的错误经验。
初二数学第十六章 分式复习教案
初二数学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八年级数学19.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2)
初二数学20.1.1平均数(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案
初中数学19.2.2 菱形教案(1)
初二数学16.2分式的运算教案
八年级数学16.2.2分式的加减(1)教案
初中数学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教案
初中数学19.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教案
初二数学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教案
初二数学18.1 勾股定理教案
八年级数学16.1.1分式教案
八年级数学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教案
八年级数学16章分式小结与复习教案
八年级数学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教案
初二数学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八年级数学16.1.1从分数到分式教案
初二数学第三章第五单元勾股定理教案
初二数学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八年级数学19.2.2 菱形(1)教案
初中数学19.1 平行四边形(1)教案
八年级数学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1)
八年级数学19.2.1 矩形(1)教案
八年级数学16.2.1分式的乘除(2)教案
八年级数学16.3.1分式方程(3)教案
初二数学16.3分式方程教案
八年级数学20.2.2 方差(第一课时)教案
初二数学16.3分式方程教案3课时
初二数学16.2.1分式的乘除法2课时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