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收藏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2.1 直线与方程”是苏教版数学必修2的第二章的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开篇之作。而“2.1.1 直线的斜率”这一节是这一章的第一节,是用斜率与倾斜角来刻画直线方向的,它学习的内容是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重要的。是为今后用代数的方法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的重点为:直线斜率的本质认识与直线斜率的坐标公式。因为过定点的直线的倾斜程度就是用直线的斜率来刻画的,斜率的是通过直线上两点的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差的比来计算的,反映了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核心思想。教学的难点为:直线斜率、倾斜角的定义和本质的理解、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因为倾斜角实际上是直线相对x轴的倾斜程度来反映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它与斜率一样,都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但两者的角度不同,所以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一联系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由于“2.1.1 直线的斜率”是“直线与方程”的第一课时,又是解析几何的开始部分。从学生原有的认知上分析,确定教学的目标为:
1. 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
(3)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4)使学生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体会到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只要研究直线的斜率的变化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观测、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行结合的美感与严谨治学的生活态度
三. 教学与学法
1. 学法指导:学生原有对直线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在坐标系中能画出直线的图形,而高中则要求学生能用几何量:斜率与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能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斜率的问题,所以在学法上要指导学生:观测生活中的楼梯的坡度;探究坡度的大小与数学中的斜率有关系;领悟斜率的计算公式;理解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2. 教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测目标,点拨生活中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本质,合理、严格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正确推倒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式。
四. 教学过程设计
1. 问题情境,提出课题:从生活实例上楼梯出发:有的楼梯陡一些,有的楼梯平一些。
问题1:这种“陡”与“平”可以用坡度来刻画,即“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小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又如何来刻画呢?是从学生的生活发展区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类比发现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用纵坐标的增量与横坐标的增量的比来刻画。从而引出将要学习的课题――直线的斜率。这样引入课题显得比较自然,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
2. 自主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2: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那么用什么量来表示这种“坡度”呢?
在直线上任取两点 , ,如果 ,那么直线PQ的斜率为 ( ),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1)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与所选择的直线上两点的位置无关;(2)它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定值;(3)前提是 ,当 时,即与 轴垂直的直线,它的斜率是不存在。
3. 解决问题,理解概念
通过对例1的分析与讲解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使学生掌握直线斜率的符号与直线的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思考:(1)给出斜率,画出符合条件的直线;(2)给出直线让学生分析直线斜率的特征。对题目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例2是画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斜率的几何意义,在例2的画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直线相对x轴的倾斜程度,应该还与一个角有关系。从而引出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问3:如何定义直线的倾斜角呢?倾斜角概念得出后,教师总结:(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样,也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的量,但直线的倾斜角侧重与直观形象,直线的斜率则侧重与数量关系;(2)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任何直线都有斜率。
五. 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课本练习1、2、3、4。通过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定义、公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旨在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以便调节后面的教学节奏。
六. 回顾反思,形成系统
我是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的。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结时不仅概括所学知识,而且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和涉及的数学思想也进行归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其能力。
七. 作业布置
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紧紧围绕着“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及运用。通过作业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八.关于评价
在授课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对课堂提问及例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调节课堂节奏,“易”则可加快,“难”则应放慢速度,并借用富有启发性的、阶梯性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课后,我将通过批改作业以及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直线的斜率”概念的掌握情况,检查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同时,对下一步教学工作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另外,通过对作业的评判和统计课堂练习完成情况,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五年级数学老师线上教学工作小结 “停课不停学”,我会一直在路上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老师关于学生网课学习总结 云端我们相约 共筑美好明天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名山一日游》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探索乐园》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听课心得 动手操作在计算教学中的巧用
小学数学老师听线上观摩课有感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千米》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课》听课反思
二年级数学老师网课做法介绍 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线上教学中)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数学阅读的三问——《数学阅读中的教与学》读后感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轴对称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心得 春晓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微创新
《表内乘法复习》评课
二年级数学组网课教学心得 线上互动和教材拓展的实践思考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组线上教学心得 疫情面前,唯有我们变得更强大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反思策略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与教学策略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和小数互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