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收藏
“充要条件”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 => 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 => 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事实上,与“p => 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 => 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 =>q,同时q => 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如果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实际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趣味数学故事 充满数学的旅途
人教版五上数学《植树问题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上数学《小数除法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教案
2016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题
2016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题(北师大版)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教案
人教版五上数学《位置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数学《简易方程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2016年)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2016年)
2016秋季学期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北师大版)
冀教版《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案
2016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试卷(苏教版)
2016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题(2016年)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新课标《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题(2016年)
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新课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2016-2017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题
人教版五上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期末总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