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收藏
一、教材分析
“导数的综合应用”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教材选修2-2第一章的内容,是中学数学新增内容,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内容,它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出现,使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又多了一个无可争辩的衔接点。导数的应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题型既有灵活多变的客观性试题,又有具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这要求我们复习时要掌握基本题型的解法,树立利用导数处理问题的意识. 高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
(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以及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4)解决根分布及恒成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函数性质作图像,反过来利用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如交点情况,能合理利用数形结合解题。
(2)学会利用熟悉的问答过渡到陌生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是一堂复习课,教学难度有所增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应用导数求单调性,极值,最值
难点是方程根及恒成立问题
五、学法与教法
?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
(1)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如问题3的处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发散到已学过的知识中去。(如问题1、2的处理)。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新知(如问题1、2的发散和直击高考的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
? 教法:
变式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
七、评价分析
上复习课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然后讲解典型例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但是缺点是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以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冲突,整个过程都有学生的参与思考,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节课虽然问题设置不是很多,但能抓住了导数的本质,利用典型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导数的思考,设计的问题串,达到了使探讨的问题层层递进深入的目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再通过教师的精炼总结,使学生对导数的应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达到复习的真正目的。
高二数学空间中的距离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
高二数学 二项式定理(2)
高二数学—多面体与球(学案)
高二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教案4
高二数学二面角教案6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案2
高二数学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高中数学安徽--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011—2012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一)
高二数学线线角与线面角教案5
高二数学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教案3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
高二数学—棱柱与棱锥教案
高二数学—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小学五年级综合能力训练(四)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单元试题
高二数学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
2011—2012年五年级第一学期计算自查题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实验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数学计数原理复习教案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学案)
高二数学—空间直线教案
高二数学立体几何综合应用教案
高二数学排列、组合、概率小结
高二数学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
小学五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