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收藏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求数列的极限·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数列的极限.
2.理解和掌握三个常用极限及其使用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化归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列极限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极限思想和方法是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3个常用极限时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运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数列的极限
师:高中数学中的求极限问题,主要是通过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把所求极限转化成三个常用极限: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掌握常用方法,深化学生思维.
数学中对解题的要求,首先是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推理,寻找最常见的解题思路,当问题解决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即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对常用方法只停留在会用是不够的,应该对常用方法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把这种思维方式加以运用.例1的设计就是以此为目的的.
2.展示典型错误,培养严谨思维.
求数列极限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难掌握,因此,例2采取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展示出此类题目在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学生从正确与谬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正误,强化求极限时应注意的条件,培养思维的严谨性.这种做法,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贯穿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
本课从始至终贯穿着转化的思想.而例4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例6中的方程思想的应用,都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复杂问题条理化,隐藏的问题明朗化.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达到系统概括知识内容,沟通各类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解题能力的要求.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4.2《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3
2012青岛版九上2.3《位似》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3.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3.1《一元二次方程》word教案1
2012青岛版九上2.3《位似》word学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word复习提纲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3.2《平行线》word教案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4.3《等腰三角形》word教案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第十二章《实数》word复习提纲
2012青岛版九上1.4《中心对称图形》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1.4《中心对称图形》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1.5《梯形》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word教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3.1《相交线》word学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5.2《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word导学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3.2《平行线》word教案2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2.2《数的开方》word教案3
2012青岛版九上1.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3.1《一元二次方程》word学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4.2《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2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第十四章《三角形》word复习提纲
2012青岛版九上3.1《一元二次方程》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3.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word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3.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word学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5.1《平面直角坐标系》word导学案
2012青岛版九上2.2《平面图形的旋转》word教案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word教案
2012青岛版九上3.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word教案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2.2《数的开方》word教案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14.2《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