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_知识点总结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
首页>学习园地>知识点总结>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2012-12-25 收藏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3)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4)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展示:

  一、 问题衔接

  我们知道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8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 新课教学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8-9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9-10例6、例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探索研究

  A∩B A,A∩B B,A∩A=A,A∩ = ,A∩B=B∩A

  A A∪B,B A∪B,A∪A=A,A∪ =A,A∪B=B∪A

  三、 归纳小结(略)

  四、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P12习题1.1,第6-8题

  拓展提高:

  题型一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问题

  例1 已知集合 ,若 ,

  求实数 的值

  解:∵ ,∴ ,而 ,

  ∴当 ,

  这样 与 矛盾;

  当 符合

  ∴

  练习1已知集合 若 求a的值

  答案a=-3

  例2.已知 若 求 的取值范围.

  解(1)若 此时

  (2)若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是

  练习2上题中若 。

  答案:不存在

  题型二交集、并集性质的运用

  例3设 ,其中 ,

  如果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由 ,而 ,

  当 ,即 时, ,符合 ;

  当 ,即 时, ,符合 ;

  当 ,即 时, 中有两个元素,而 ;

  ∴ 得

  ∴

  练习3设集合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

  随堂检验:

  1.满足 (B)

  (A)1(B)2(C)3(D)4

  2.已知集合 那么 等于(B)

  (A) (B) (C) (D)

  3.已知集合 那么 (D)

  (A)(0,2)(1,1)(B) (C) (D)

  4.已知集合

  5.已知集合 则 -4

  6.已知集合 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x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