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收藏
均值不等式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是一个重要的不等式,利用它可以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对于有些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但是有些题目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形才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变形方法。
一、配凑
1. 凑系数
【例1】当时,求
的最大值。
【解析】由知,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
为定值,故只需将
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当且仅当,即x=2时取等号。
所以当x=2时,的最大值为8。
【评注】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值。
2. 凑项
【例2】已知,求函数
的最大值。
【解析】由题意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
不是定值,故需对
进行凑项才能得到定值。
∵
∴
当且仅当,即
时等号成立。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3. 分离
【例3】求的值域。
【解析】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1)的项,再将其分离。
(当且仅当x=1时取“=”号)。
当,即
时
(当且仅当x=-3时取“=”号)。
∴的值域为
。
【评注】分式函数求最值,通常化成,g(x)恒正或恒负的形式,然后运用均值不等式来求最值。
二、整体代换
【例4】已知,求
的最小值。
【解法1】不妨将乘以1,而1用a+2b代换。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由
即时,
的最小值为
。
【解法2】将分子中的1用
代换。
【评注】本题巧妙运用“1”的代换,得到,而
与
的积为定值,即可用均值不等式求得
的最小值。
三、换元
【例5】求函数的最大值。
【解析】变量代换,令,则
当t=0时,y=0
当时,
当且仅当,即
时取等号。
故。
【评注】本题通过换元法使问题得到了简化,而且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分式型函数的求最值问题,从而为构造积为定值创造有利条件。
四、取平方
【例6】求函数的最大值。
【解析】注意到的和为定值。
又,所以
当且仅当,即
时取等号。
故。
【评注】本题将解析式两边平方构造出“和为定值”,为利用均值不等式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均值不等式。
【练一练】
1. 若,求
的最大值。
2. 求函数的最小值。
3. 求函数的最小值。
4. 已知,且
,求
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1.
2. 5
3. 8
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整理
2016中考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常考考点:等式和它的性质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2016年秋高一必修三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2017中考数学一模模拟试题(答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要点归纳
2016中考数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
2016年秋季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课后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考点总结:比较大小和第几
小学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题:上册
2016中考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等式和它的性质
高二必修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2016
中考数学第一次摸底试卷2017(练习)
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试题练习(有答案)
2016年秋高二文科数学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重点难点(比一比)
必备的五年级数学《平均数》练习题:上学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测试题(新苏教版)
2016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练习题
2016中考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律》练习题:第一学期
2017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备考)
2016中考数学考点复习:等式及方程的有关概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同步练习题:《运算律》
2016年秋季五年级上册数学随堂检测题:《三角形的面积》
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答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浙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同步练习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真题(2015—201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