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
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阶段二:
三四年级是孩子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收知识,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
阶段三:
五六年级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我们发现,这时候我们口头上能教给他们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与条件,借助书本给孩子传递丰厚的知识。
一、很多家长的认为
孩子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分量最轻的,这时候应该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等到关键时刻再抓一把也不迟。但由上看来,并非如此,到三年级,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听家长的话了,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了。一年级作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特点的形成。
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不重视,没有及时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欢打岔、不爱抬头、不懂得听课等表现,从而在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看到老师对优秀学生的表扬与称赞,孩子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内向起来,而这种不自信一旦形成,将很难更正。
二、怎样可以狠抓而又见效
这里的狠抓并不是说得天天上学校监视孩子的表现,天天与孩子班主任通话了解情况,而是提前帮孩子铺设一条自信、乐观的道路,并注意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及变化。
在我们可控制的这个阶段,适当的将孩子马上要学到的知识点提前摸透。不用一下子吃透书本,别给压力,而是熟悉一下短期内将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孩子进行初步掌握。这样孩子在学校正式接触的时候,就有个连贯性,不会手忙脚乱,他的表现会比较自信,还会得到进入学校趣味班的机会,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三、做作业的速度比正确率重要!
成绩总是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作业速度慢。甚至别人都交了卷以后,这样的孩子还有好几大题没有做完。做作业越慢,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在一年级一开始,就刻意地培养孩子快速做作业。早期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速度能够带动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事情上;不要求写得多工整,但是严禁边做作业边玩。
如果孩子做作业喜欢边做边玩,孩子的日程安排就几乎无从谈起。每天光是做作业这一项,就几乎占去了所有的课余时间,等到作业做完,就该洗了睡觉,孩子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或者是一个字用橡皮反复地擦了写,写了擦。或者看到一道题,提笔像有千金之重,迟迟不能落笔,看孩子神态吧,好像还在深深思考。过于追求完美,别人10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这样的孩子也许一个小时都不够。实际上反复多了会感到无趣、乏味,就特别容易走神。
四、孩子写错了的作业不要罚写多遍
对孩子写错了的作业不要罚写多遍。改正过来就行,老师还要继续教的。偶尔发现了孩子写的错字,可以把正确的字写在家里的黑板上。
鼓励孩子做完作业就可以玩,越早完成,玩的时间越多。除了不能玩电脑玩手机,其他都行,特别鼓励跟小朋友玩。
事实上,当速度快成为一种习惯后,注意力才能集中起来,正确率也就不成问题了。
2015中考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步骤
高考数学高分经验 多做典型题多归纳总结
中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偶然事件的规律
2015高考数学三轮复习计划
恨他 就让他去解费马大定理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2015中考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2015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复习重在把握要点
阿拉伯数学家分财产
数学家陈省身的趣味故事
从《周髀算经》看古代数学水平
学了这么多年数学,有些问题却仍不明白
数学家因二战时破译德军密码获奖 与爱迪生齐名
2015中考数学如何审题才不易失分
初中数学复习浅谈
掌握记忆技巧,确保记忆效果
学习数学有哪些高效优质的方法?
“小餐馆数学理论”和“小餐馆数学理论推动力”
也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015中考数学高分秘诀:应考“四步走”
一年级数学题难倒家长:3+7可解决什么问题
数学:这样的钟表你能看得懂吗
数学家柯克曼提出的女生问题
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数学诗
深化数学美的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完全数的前世今生
浅谈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功效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合作学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