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_课堂艺术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合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
首页>教学经验>课堂艺术>合理发挥多...

合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2012-08-28 收藏

一、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用得更多的是它的演示功能。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件中先出示了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4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出示如下图所示的操场平面示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然后让同桌之间用手比划一下,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条,最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中利用“擦除”效果,用红粗线绕操场周围“跑”一圈。多媒体的演示在此用来突出显示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三、发挥网络的教学功能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接支持。上网学习正在成为学生课外和课内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几何形体的体积计算》一课,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想要知道球体等其他形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时半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鼓励这些学生课外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久而久之,上网学习会成为学生主动的选择,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育的“四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四、发挥多媒体的反馈评价功能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课件制作时,应用交互中的“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同时播放一至五秒钟的掌声;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