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9
收藏
下面我就李老师执教的《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对于六年级孩子而言,“假设”这一策略,或者是承载着这一策略的数学问题,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鸡兔同笼”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奥数题中的典型问题,如今作为习题走进了小学数学教材,可想而知难度之大。要想使孩子掌握,只靠老师的讲解肯定是徒劳的。而佘老师设计“活动单导学”教学环节,很好的把握和处理了教学重难点。
1.多种尝试,体验策略。
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下,佘老师先引导孩子理解题意:怎样租用10只船正好坐满?这10只船可能有哪些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环节给孩子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学过的策略探究新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思考后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探究、交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引导孩子提出不同的假设,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使孩子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感受到“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2.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如何进行调整时本节课学习的难点,这里的调整孩子独立完成的难度比较高,所以在解决假设成同一种船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佘老师适时地引领孩子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问题的追问,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的研究能获得成功,归纳出假设法解题的思路。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来解决问题中,佘老师把关键的问题抛给孩子去研究、完成。这样,教师的引导探索和孩子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就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3.反思整理,提炼策略。
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不但要养成反思的意识,更要学会如何去进行反思,这样一种能力需要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反思与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本课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假设的策略有了初步的体验,这时通过引导孩子进行两个层次的反思整理,帮助孩子及时提炼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以及如何调整,十分有利于孩子今后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我觉得“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在《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课是再合适不过了。
百分数单元检测题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六上第六单元《比的认识》word单元练习2
十一册数学期末复习题121-125页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数学园地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1--3单元测试卷
十一册数学期末复习题132-133页
2015秋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
2015秋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反馈试卷
人教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
2014秋上海教育版六上第4章《圆和扇形》word单元练习题
六年数学第五单元复习题
2015秋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
十一册数学期末复习题59-84页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人教课标六年级上册期中整理复习(1―3单元)测试卷
2007-2008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
十一册数学期末复习题126-13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分数应用题(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2007―2008学年度人教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
十一册数学期末复习题1-58页
12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