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1
收藏
201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方法
1、压轴题难度有约定:历年中考,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
2、压轴题一般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方程与图形的综合的几何问题也是常见的综合方式,如去年中考的第25(3)题,就是根据已知的几何条件列出代数方程而得解的,这类问题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动态几何问题中有一种新题型,如北京市去年的压轴题,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探究图形中某些不变的因素,它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在这类动态几何问题中,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可能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3、分析结构理清关系:解压轴题,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去年第25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分别以大题的已知为条件进行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无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无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
4、应对策略必须抓牢: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我认为压轴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一数>说课稿
小学二年数学优质课《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案、说课、评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续期《辨认方向》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材料
小学数学《用乘除法计算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研讨课说课材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说课材料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加法估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直线和线段》优秀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买洗衣机》说课(附反思点评)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4册《买鲜花》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下《观察物体》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法估算》说课稿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记录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优质课说课稿推荐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过河》说课稿及反思
小二下数学pina《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册《平均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角》说课稿的优秀文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捐书活动》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第四册范文说课稿
我的说课稿“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直线和线段》第四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观摩课优秀《直线和线段》说课稿材料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第四册《认识角》优秀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小学数学第四册研讨课《用乘除法计算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材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