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1
收藏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 分类解几何多解题指导
分类思想是指根据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将研究的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分别进行处理的一种数学思想
方法,正确运用分类思想,是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是针对数学问题的条件,
结论不明确,或题意中含有不确定的参数或图形时,进行分类思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
题进行求解。
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时应注意:
1.审题,分析要周密,切忌匆匆下笔,顾此失彼;
2.对于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应明确分类对象及分类标准;
3.所分各类之间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最后对各类结果归纳总结。除了加强填空,选择题的技巧方法训练外,平时复习中还要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如在几何题中,用全等法和相似法
证题应该是两个基本方法,为了更好掌握这两种方法,应该熟悉一对全等或一对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下图中是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量积累基本图形,并在此基础上截长补短能割善补,是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个诀窍,每一个重要概念,重要定理都有一个基本图形,三线八角可以算做一个基本图形,特殊角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内角、三角函数、中线、高、角平分线、面积等也组成基本图形。中考语文复习提高效率策略准确记忆潘老师指出,考生在记忆类的语文基础知识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写错别字。对策是一要理解意思,二要根据汉字的形旁,即该字表示意义的偏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而在对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上,潘老师给考生缩小了范围,提醒考生要更关注课程标准中所列的50篇推荐篇目及九年级其他古诗词和文言文篇目,并重点背诵名句。分类积累代文和古文阅读方面,潘老师提醒考生要适当结合文体特点,掌握必要的文体知识,从而做到目标明确地答题。论说类文章,从表达方式看,以议论为主,主要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某一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说看法)。此外,议论文会考查知识的积累(与选段内容相关联),所以应该有意识地去分类积累材料。比如意志品质类、时事类和创新类等。科技类文章是给人以知识的,它往往要介绍有关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有时候也会采用描写,但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其次,科技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准确性,这一知识点,也往往会拿来作为考查的一个点。文学作品类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出题者往往会从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关键语句的品析等角度拟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必须去关注对人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进行描写的句子,除了从正面去分析,还可以从侧面去理解。此外,品析句子得知道品析的方向。品词要形象传神、含蓄凝练、生动活泼;赏句要注意修辞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对比、夸张等)的运用、句式(整句与散句)的作用、观察的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等,抓住了赏析的点,答题的时候,就不会答非所问,或是隔靴搔痒了。修改整理这一块是针对整张试卷的重头戏占60分的作文而言的。潘老师建议,现在,初中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大家有必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一番整理,从而在中考现场能淡定从容,有备无患。如何整理自己的文章呢?首先要紧扣题目(或话题)修改,在行文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我在写什么,我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或观点)。其二要用心修改开头和结尾。开头要简短,要独立成段,如果不是特别擅长抒情或描写,不妨采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法开头。在修改结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尽量点明题旨,要含蓄,最好学着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学着使用排比句、比喻句,在增添文采的同时,更在情感上感染读者。其三是学会锤炼自己的语言,力争以富有情意性、雄辩性、精练传神而又含蓄的语言,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抒发较为深刻的人生见解,从而打动阅卷老师。最后,对那种淡如白开水的程式化、讲套话的文章(如全文用名人名言、名人诗词堆砌而成),要毫不犹豫地扔进废纸篓里。
趣味数(16—20)
脑筋急转弯大全87
数学迷(16—20)
脑筋急转弯大全84
趣味数(21—25)
科学小魔术之一未卜先知
脑筋急转弯大全83
数学迷(1—5)
生活中的数(1—5)
生活中的数(6—10)
趣味数(36—40)
趣味数(26—30)
数学趣题—趣味数(1—5)
好奇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财富
数学宣言
趣味数(31—35)
脑筋急转弯大全82
“奥数”夺金得益于“诗外功夫”
最早的不定方程
欧洋:摘得奥赛金牌的张家港女孩
急智问题之一
生活中的数(16—20)
数学迷(21—25)
生活中的数(11—15)
脑筋急转弯大全85
排除思维障碍之一
幻方游戏之一
脑筋急转弯大全88
排除思维障碍之二
幻方游戏之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