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实践操...

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课改中的作用

2015-10-30 收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操作,让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小学阶段,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动手操作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是课改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我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际,谈一谈实践操作在课改中的作用。

一、 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

认知心理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有些数学知识,特别是概念性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强制地让学生硬记,不但给数学的应用带来障碍,而且更不利于学生智能的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实践活动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构建数学概念。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活动性这些特征时,只凭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不易理解,我就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喜欢摆弄、讨论、争辩这一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用学具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自动固定三个顶点),拉动任意两个顶点,三角形纹丝不动;再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自动固定四个顶点),拉动相对的两个顶点,原四边形在不断地变形。有效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有的学生还明白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房子的屋架、衣服架、自行车大梁、电线杆横架等制成三角形的,而拖车拉钩、活动门常做成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简便而又形象的操作,把抽象知识变为一种生机有趣的活动过程,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想与做、说与做有机结合,加深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实践性。从科学角度讲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科学的支配,智能发展获得了最佳效果。

二、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变“学会”为“会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操作探索的过程,如果老师能为学生创设既有独立思考性又有可操作性、合作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动手摆弄,大胆走出老师设下的条框,加大接受信息的容量,使之在探索中找出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我出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用一根30米长的绳子在地上围一个长方形,怎样围占地面积最大?”让

学生分小组合作,围、看、填表、计算,然后讨论交流。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发现了规律:长与宽越接近,所围成的面积越大。

长(米) 14 13 12 11 10 9 8

宽(米) 1 2 3 4 5 6 7

面积(平方米) 14 26 36 44 50 54 56

又如:在认识角的一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B

(1) 用纸片作一个角; A’ A

(2)把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指出∠AOB; B’

(3)再把硬纸片绕着点0旋转180度,并画出∠A’ O B’ ;

(4)探索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每个学生都发现:0A与 OA’、 OB与OB’是一条直线,∠AOB与∠A’OB’是对顶角,大小相等,还发现∠BOA’与∠B’OA也是对顶角也相等,∠AOB与∠A’OB互补。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完全代替了老师的讲解,把抽象的死背硬记的东西进行了溶解和软化,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二、 实践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实践操作,而操作活动是

手、口与大脑的思维紧密联系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思考、分析、比较、综合、交流,还要进行抽象、概括、推理、总结和记忆,理论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如:教学圆柱体积时,让学生做试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倒满,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接着又做了一次实验,即不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同学们边做边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次不是倒了三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圆锥圆柱不等底等高不具有这一结论。进一步明确了三分之一的意义,同时抽象出等底等高圆锥圆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用外显的动作驱动了内在的思维活动,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实践表达出来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并理解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思维,从而发展了思维。

三、 实践操作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发展、探究的思维空间,我经常把学生置身

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是因为,实践操作是激活思维的“兴奋剂“,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又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体现了学生超越现实的精神。

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解决了一般方法求表面积以后,探索最佳解法。首先让学生量出准备好的圆柱底面直径(4厘米)高(8厘米)。学生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出圆柱表面积=(3.1448+23.144=125.6(平方厘米))师: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呢:这时同学们就认真思考起来,并主动找合作伙伴进行交流。首先应用学具把表面积展开,

老师提示回忆一下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这时同学

们就在纸上作图,有很多同学把两个底面各平均分成若

干个小扇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刚好是圆柱底面周长,宽刚好是底面半径。然后又拼,把刚才的长方形和侧面展开图(长方形)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大长方形,并找出这个大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3.144)宽就是圆柱的高加底面半径(8+2),圆柱的底面积=(3.144)(8+2)=125.6(平方厘米)通过比较第二种方法简便。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还要探索如何做得更巧妙、更简捷,这就是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实践操作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自己亲手探索得出的结论,可信性强,而且记忆特别深刻,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索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操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