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步尝试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初...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步尝试

2015-10-30 收藏

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许多人都说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犹如一张白纸,其实不然。一年级学生在进小学前,有的学生有进幼儿园,但各个幼儿园的教学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一百以内的数及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只是掌握一点有关数的知识;而部分学生没有进过幼儿园,家人也没有给他们特别的辅导,进小学时连数数都不会。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吃得好”、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学生“吃得饱”、学习能力弱的后进学生“吃得了”,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学生接触了一个多学期后,对他们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知道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在一年级下学期,我对所任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一、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划分层次

在进行分层教学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年级老师就是他的第一手资料调查者,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如报读本校时的入学资料、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然后和学生进行交谈,观察了解他们,最后我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为了使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不受到破坏,和班主任商量学生以优秀、发展、努力等层次来代替ABC三个等级。同时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我们订为1:2:1,根据学校的坐位安排情况,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坐位如示 )不同的课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当小组长。如:在新授课教学时,为促进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起带头作用,指导发展和努力组的同学,我会让优秀组学生坐组长;在复习课时,为让后进学生有干劲有动力,我让后进学生当小组长。在教学中,我向学生说明这种分组和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会进行不间断地调整。

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同时向家长讲清分层是一种手段:它只是为了让中下生有更多的受指导机会,优等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层次划分,同时做好配合工作。

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即要面向优等生,还要关注后进生。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的目的。一年级,要了解优等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培养其思维能力,在第二学期开始,我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尝试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只需在新授过程中知道一些数学的理论知识,如数理的讲述等。 允许他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进行奥林匹克教材的练习,同时和家长交流配合,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培养其对奥数的兴趣。如本学期末,谢俊同学就已经完成奥林匹克数学练习册三本之多,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列逻辑推理已基本掌握。在家长的配合下,暑假他开始自学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本知识。在对待中下生方面,我以扶为主,让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然后在课余,针对其不足,和家长配合联系,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他们多练习,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尽可能的减少。总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让他们各有所得。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使分层教学的操作在课堂中更容易实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在数数的练习中进行了分层教学:在计算机上设计了抢答题,以分层小组为单位,我让优秀组的同学操作鼠标,同时负责裁判工作,其他组员进行抢答。学生通过与多媒体进行互动,在小组内进行抢答,兴趣盎然,反应热烈。在分层练习中引进竞争机制,符合低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激起他们想要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分层评价,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层次

现阶段提倡进行发展性评价,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学生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性的评价,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当其能完成学科中一些普通的问题时,应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上进,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中等生是既可能向上发展又可能往后退步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学中,要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又要指出让他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使他们有可能向优秀生靠拢;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的评价,对他们应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让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不断超越自我。

在教学中,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强,而且也不知什么是层次,他知道C是最差的,在后期,有的学生知道进步的学生其实就是中下生,当学生有了进步,可他还是在这个等级中,这会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促进他们共同上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作为学生的分层依据,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或学习积极性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的这些学生调换到B组,同时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只要他努力,还是能重回优秀组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告诉他们,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通过分层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危机感。

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评价别人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其评价的能力,在他们进入中年级时,他们就能比较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别人。此时,通过评价,让他们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处的层次,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从而达到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设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