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收藏
教学内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代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算。
1+35+44+36+3
3+14-36+29-5
20+155+3065-6062-2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口算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课件演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
1、课件出示主题图,理解题意,引出问题。
师:这道题告诉我们那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
指名回答。
师:要求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应用什么方法?你会列出算式来吗/
生说算式,课件演示:43+31=
2、讨论算法。
师:43+31等于多少,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能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吗?
生:我是用小棒算的,先把整捆的合起来,再把零散的合起来,最后把整捆和零散的合在一起。也就是40+30=70,3+1=4,70+4=74。
(教师结合学生的说法进行课件演示)
师:这是一种很棒的算法!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是用计数器算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3,然后再在十位上再拨上3个珠子代表30,最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个珠子代表1,最后结果是74。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课件的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
教师课件示范:
43
+31
强调: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现在怎么算呢?
生:先算3加1。
师:3加1得4,4应该写在哪一位?为什么?
师:我们先算3加1也就是先从个位算起,然后十位上的数怎么办呢?
生:把十位上的数也加起来,算4加3。
师:4加3得7,7应该写在哪一位?为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
3、试一试
刚刚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下面请大家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4331。
学生尝试解决,指名同学板演。
交流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有把相同数位对齐。
4小结。
师: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第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先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是怎么算得。
3、课件出示第3题。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都计算得很认真,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忙帮检查这4题,哪些竖式列对了,哪些竖式列错了?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多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4、做击鼓传花游戏。
师把花拿到学生的手里,课件出示敲鼓的声音,学生开始传花,鼓声停后,拿到花的小朋友就上来抽取一张带有题目的卡片,然后解决题目。做对的小朋友给与奖励,做错的小朋友请小老师帮忙,同时给与鼓励。
四、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及复合命题课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1
生活中的古典概型教案
概率课件8
函数的简单性质课件4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课件2
基本初等函数复习课件7
基本初等函数复习课件3
结构图课件
基本初等函数复习课件5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件
计数原理复习课件8
解三角形复习课件6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表示课件
函数的简单性质课件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2
计数原理复习课件7
数学图形任意角课件2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件2
计数原理复习课件10
基本初等函数复习课件4
数学图像任意角课件1
基本初等函数复习课件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课件3
中考数学第二轮知识点总复习学案29
解三角形复习课件3
基本初等函数复习课件8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课件
数学图形任意角课件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