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教学内容:P42~43,例4、例5、例6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1、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正确判断或不成反比例关系。
2.掌握判断成不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具操作:
按要求拿小棒(共24根):12根、8根、6根、4根、3根、1根各可拿几次:并填表
每次取小棒根数12864321
次数234681224
引导学生研究:两组数量关系中两种有关联之间的关系与我们上一课所学内容相同吗?
二、新课展开:
1、出示例4
根据问题讨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4)求出积后,你发现什么规律?
回答上述问题并作点评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什么?
2、学习例5
出示P43三个问题让学生研究后回答。
老师作小结。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说明什么是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追问: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如果用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R表示他们的乘积,那上面的这种关系怎样写呢?
4、具体认识
(1)例4时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例5呢?
(3)P46第4题。
5、学习例6
(1)怎样判断成不成反比例?
(2)学生尝试做例6。
老师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导入题中的两种理成不成反比例。
2、P44,练一练,第1、2题
3、P46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P46第5题(1)(4)(5)(8)
六、课后作业
第5题剩下的题目。
初三学习方法指导:五要五先五会五心
高效快速地做高考数学题的方法
高考专家指导:数学立体几何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分解因式的概念及方法
名师点拨:高考数学临考备战方法
初二几何部分定义汇总
初三数学函数口诀教你快速学好函数
名师指导:高考数学分步解题得高分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集锦
避免失误 高考数学考场常见失误及对策
初三数学复习:三倍角公式推导过程
高考数学各题型解法:立体几何篇
高考数学各题型解法: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高考阅卷老师分享高考数学考场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解题审题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高考数学临场答题战略:巧用“六先六后”原则
初三数学立体几何公式
专家指导:高考数学得高分秘诀及应试技巧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二次根式的应用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4个点着手,打好基础必不可少
高考数学函数典型题的解题方法讲解
初三数学公式和规律口诀大全(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专家指导: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2017年高考数学考场高分答题策略大盘点
应试技巧: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几大解题技巧
解析高考数学压轴题特点 支招攻克压轴题
考场攻略:沉着应对高考数学难题的十个方法
名师指导:高考数学答题常用的三大基本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