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收藏
《课桌有多长》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前一课学生已经积累了用非标准单位度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用标准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虽然一年级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长短,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也已经能用直尺,但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还是非常陌生的。
课本分层次精心编排了四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串是紧密联系前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产生认知冲突——用非标准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时,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此时引发了需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测量的必要性,由此引出“厘米”;第二个问题串是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直尺和“厘米”、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第三个问题串是在测量实物的判断和试量过程中学会用厘米测量实物的长度;第四个问题串是学会用直尺测量抽象的数线长度,并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从汪纫兰老师执教的《课桌有多长》一课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显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教学设计流程和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教师对问题的细致处理来看,汪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成熟型教师。
1、教学层次安排清晰。汪老师将第一个问题串——“实际测量课桌有多长”的活动安排在课前预习环节,课堂上让学生在交流预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引发认知冲突——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此时引发了需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测量的必要性,由此自然引出“厘米”的学习需要。接着让学生在观察屏幕上放大直尺时,有序指导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刻度、长度单位——厘米(cm)和1厘米的长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汪老师借助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指导学生在估一估、捏一捏、比一比、找一找等系列活动中清晰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最后在四幅测量图的判断对比中指导学生学会怎样用直尺测量指定物体长度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从起点“0”刻度开始量,另一种是从非“0”刻度开始量),以及怎样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最后安排有易到难的分层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2、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厘米的认识和用直尺测量指定物体长度的方法。从汪老师的课堂组织来看,这两点知识与能力性目标得以凸显,且教学重点在于用直尺测量指定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在于从非“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读数方法。
3、亮点:汪老师借助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指导学生在估一估、捏一捏活动中认识1厘米的长度,进而在比一比、找一找中加以验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深刻且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表象。
4、教学建议:当学生在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娄时出现了认识的偏差,部分学生读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刻度线的格数,也有少数学生读的是尺子上数的个数。显然第二种读法是错误的,当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错误读法时,教师就应该是停下来,放慢脚步,细致地利用屏幕上显示的直尺带着学生一段落一段落地数出格数,一边数一边读。经过这样细致的指导,后面的环节中学生就不会再多次出现读数错误的状况了。另外,在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调用电子白板中的数学学科工具中的直尺,进行正确画法的示范演示,可以给学生明晰的作图示范,以便于学生学会正确的作图方法。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孩子吃饼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