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收藏
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1.规章制度的不适应;2.正规课程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的不适应;4.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事实上,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适应问题,既反映了新生的一般性适应问题,也包含学科特点的特殊问题。因此,对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不适应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适应性辅导,同时也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本人更好地应对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案例 对数学学习要求的不适应:不会表达
小刘,男,学习成绩、课堂纪律都很好,可每每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支支吾吾,说不明白,有时甚至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憋了半天来一句“我忘了”,弄得他很尴尬,不知不觉中也降低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分析 ID:考拉超课
(1)生活语言影响数学语言的表达
幼儿园多以孩子的生活内容作为学习主题,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比较低;而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表达不仅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要求一下子高了许多。比如,开学第一课“我们的教室”,学生往往喜欢用生活中常用的“只”来表示数量:16只凳子、16只椅子……而规范的数学表达要求学生能正确合理地使用量词。
(2)不会倾听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语句不够规范。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首先是要学会“听”,这样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
教育干预策略 ID:考拉超课
1在评价中发展数学语言
听是说的基础,可以让学困生重复他人的回答,让优生评价、补充他人的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2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
数学教学的交流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其中,同桌交流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交流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同时也可鼓励差生多表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
当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教师应适时为他们创设“说”的情境、营造“说”的氛围。
比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时候,在生活中取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热情,在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的知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6弧长与扇形面积(第2课时)课件(共17张PPT)
2.2圆心角、圆周角(第1课时)课件
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课件
4.1随机事件与可能性课件+练习
4.2概率及其计算(第1课时)课件ppt
4.2.1概率的概念课件+练习
3.3三视图(第3课时)课件ppt
1.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课件ppt
湘教版九年级下3.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件ppt
3.3三视图(第4课时)课件ppt
3.3由几何体到三视图(第1课时)课件+练习
3.1投影课件+练习
湘教版九年级下3.6三视图课件ppt
2.7正多边形与圆(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4.3用频率估计概率件+练习
湘教版九年级下4.2用样本估计总体课件ppt
2.4过不共线三点作圆课件ppt
湘教版九年级下第3章圆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课件
4.2概率及其计算(第2课时)课件ppt
3.3三视图(第2课时)课件
2.3垂径定理课件ppt
湘教版九年级下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3.1投影(第2课时)课件ppt
1.5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课件ppt
湘教版九年级下3.2.3三角形的内切圆课件ppt
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3课时)课件
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课件ppt
4.1随机事件与可能性(第1课时)课件ppt
湘教版九年级下3.4.1弧长和扇形的面积(2)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