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收藏
第十二课时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学具卡片。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借阅图书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书吧?今天是借阅日,小朋友们都来到图书室借书。(出示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探
究
与
体
验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故事书还剩几本?
46-30=16(本)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40-20=20(本)
两班一共借了多少本?
30+20=50(本)
学生自己边提问边列式解答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小男孩班比小女孩班多借多少本?
30-20=10(本)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46-40=6(本)
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多少本?
46+40=86(本)
故事书和英语读物共多少本?
46+30=76(本)
连环画和英语读物共多少本?
40+30=70(本)
英语读物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40-30=10(本) 1、教师提问:你从这幅图中都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教师引导到学生汇报。
3、教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怎样列式解答?把它写在自主小天地里。
4、教师引导学生把提的问题告诉大家,但不必强求一定都提出这些问题来,能说几个就说几个。
让学生从发现的数学信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当中能获取不同的方法
实
践
与
应
用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反馈。
练习1、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第3题教师先讲清题意,要求学生熟练计算。
数学活动:身边的数学
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用具体事物创设类似的情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1)箱子里有10个空位,外边有13个瓶子。(2)把外面的瓶子装到箱子里,还剩三瓶等。然后教师可以真正装一装。
发散学生的思鼓励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
小
结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课本第60~61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口算练习
【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
高二数学不等式综合练习课
高二数学三垂线定理应用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3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4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5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
高二数学三垂线定理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的图象1
高二数学诱导公式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1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复习1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2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6
高二数学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
高二数学直线中的最值问题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1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2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4
高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评讲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5
高二数学组合4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复习2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图象
高二数学直线和圆的复习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二数学直线倾斜角与斜率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证明2
高二数学二面角3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