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收藏
第二课时 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P28例2,P29课堂活动第2题,P30练习六第2、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8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小组谈论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出示P28“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师巡视指导。
四、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集体讲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三角形和圆,知道了圆柱体的上下面都是圆。
六、教学检验
师出示带有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指着一个面,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巩固训练
1、P29课堂活动第2题。
2、P30练习六第2、3、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例2
(图略)
三角形 圆
【课后反思】
(初一)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测试2
(初一)实数单元测试1
(高三)数列归纳复习课件3
(四年级)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一课一练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课件5
(高三)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归纳复习课件2
(高三)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复习课件3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课件1
(初一)实数单元测试3
(初一)多项式的乘法课件4
(初一)实数单元测试2
(高三)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复习课件2
(高三)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复习课件5
(初一)有理数的减法单元测试1
(初一)整式的化简课件2
(初一)整式的化简课件6
(初一)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2
(初一)多项式的乘法课件5
(高三)数列归纳复习课件2
(初一)有理数的乘法单元测试2
(初一)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1
(高三)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复习课件4
(初一)整式的化简课件1
(初一)角单元测试2
(高三)数列归纳复习课件4
(初一)整式的化简课件4
(高三)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复习课件1
(初一)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4
(初一)平行线的性质课件4
(初一)平行线的判定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